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东洲往事 > 第14章 变法(1/6)
    就在众人翘首以待房似瑾回归的时候,柏崇峦上了一封折子给郑安雅。奏折只有百来个字,大致意思是要废除肉刑并减轻部分犯罪的量刑,在奏折的结尾还处提到了父母年迈、子女幼小,每每思虑至此夜不能寐。

    郑安雅把奏折递给段知书,问道:“夫子您怎么看?”

    段知书看完转手递给牟清风,浅浅一笑道:“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牟清风道:“依臣之见,他有想法,也有办法,只是懒得出力。”

    “难道说我上次带他回长乐国做错了?”郑安雅问。

    “父母妻儿都在故国,想家是人之常情。”段知书道。

    “那怎么办?他出工不出力就这么把他放回去吗?我可不甘心。”郑安雅道。

    “先把他召回来吧,待在外面,心只会越待越野。”段知书道。

    郑安雅眨了眨眼,道:“夫子,我想到一个办法,希望您不要介意。”

    柏崇峦收到了西帝召他回颍州的信。这些日子他以客卿的身份把上雍和下雍几乎走了个遍,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接触。两郡纳入高昌国版图已将近四十年,除了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之外,年轻的百姓对祝融国已经几乎没有记忆,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自己是高昌人,也认同高昌王——也就是如今的西帝是他们的君主。每当他问起刑罚是否过重的时候,那些明显受过肉刑的人:没鼻子的、缺胳膊少腿的、脸上刺字的人大多低头不语,而那些没有肢体缺失的“良民”们,尤其是穿着体面的人们则大多回答:“我们高昌国赏罚分明,犯法了罚得重,立功了赏的也多”、“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法律条文早就颁布了,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是他们知法犯法……”。当他问及“如果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打仗,你们是否愿意?”的时候,那些人的回答就复杂多了:有人举双手赞成、有人犹豫着说这样就不会死人了,是好事、也有人担心不打仗了只靠种地很难晋升爵位,向上爬的通道也就没有了。柏崇峦的心中闪过许多想法,但每当思考到关键之处总有一个念头冒出来:“你又不是高昌人,这么替他们卖命做什么?早些回去治理自己的国家、陪伴父母妻儿才是正事。”回颍州的路上,他颇为踯躅,盘算着如何才能让西帝放他回家。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