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永昌六十六年二月。高昌国兵分两路,由抚远大将军昌平君房似瑾领兵十万出界山过斟灌,建威大将军武安君杜襄成领兵二十万借道长乐国驰援渤海国。由于担心长乐国左右摇摆,郑安雅带着柏崇峦随杜襄成一同前去拜见长乐王。柏康之听闻郑安雅带着二十万将士来了,差点没一口气撅过去。幸好柏崇峦眼疾手快将他一把扶住,劝慰道:“父王放心,西帝可信。这一切都是为了渤海国的安宁,也让我们长乐人得以保全。”柏康之没有搭腔,只是摆了摆手表示同意。
郑安雅看着他那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忍不住笑道:“长乐王有顾虑,是怕朕的军队扰民吧?那朕就留在长乐国给你做人质如何?”
柏康之气得直哆嗦,用手指着她“你你你……”了几声,又无可奈何地垂下手,气呼呼地说:“陛下言重了,小王不敢。”
柏崇峦知道郑安雅什么意思,上前赔笑道:“父王息怒,西帝陛下跟您说笑呢,她过几天就回高昌。段相不赞同陛下上前线,出征前与陛下有约定,除非事态严重,否则不能陛下不能离开高昌国。儿臣此次来也是奉了段相的命看住陛下的。”
“抱歉崇峦,朕改主意了,”郑安雅道:“朕想留在长乐国境内,不过不是未央城,而是最东边的永福城。”
柏崇峦大惊道:“您要做什么?”出兵的时候郑安雅可是答应过段知书的,绝不进入渤海国境内,最多只能待在高昌国与长乐国接壤的玄北郡。
郑安雅道:“长乐国虽不大,从东到西也有近两日的路程,如果回到玄北郡,朕收到前线战报的时候就生生晚了两日。兵贵神速,朕不过想早一些了解前线的战况罢了。”
“不可,万万不可!”柏康之怒道。
“陛下,您这是得寸进尺!”柏崇峦也很生气,自己费了好大的劲才安抚住父亲,西帝怎么又变卦了?
“我就在那儿待着,不干什么。这也不行吗?”郑安雅道。
“长乐小国容不下您这尊大神,还请陛下离开!”柏康之正色道。
“长乐王,朕也不想待在长乐国不走闹得你我都不愉快,但是如果朕回到玄北郡,线报一来一回可就相差四日了。朕实在放心不下渤海国,你就通融一下好不好?”郑安雅难得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