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几日后的一个晚上,宋招娣照常来到书局,却发现那几位熟悉的工人们没有像往常那样忙碌,而是聚在一起小声地谈论着什么,见她到来,便迅速散开。她好奇地问:“你们干嘛呢?七叔不在吗?”
工人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敷衍几句便各自忙碌。宋招娣满腹狐疑,拿起一页刚印好的纸准备校对,却听见内室传来老板娘愤怒的声音:“你说,你对那个宋招娣到底安的什么心?”
宋招娣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她早察觉到沈老板的对自己不一般,本想着再坚持几个月,等考上了中书院便可离开,却未料到老板娘会将此事挑明。她心虚地环顾四周,大家都在低头忙碌,但从她进来时的情景可知,那些人的耳朵肯定都没闲着。
“这地方怕是待不下去了。”想到这里,宋招娣不由得一阵难过。自父亲去世后,家中经常穷得揭不开锅。曾经有邻家婶婶上门说媒,劝母亲早点将她嫁出去。当时宋招娣只有十一岁,正在村里读书。但她也明白所谓的“嫁出去”不过是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甚至是当丫鬟、小妾的委婉说法。当时母亲严词拒绝了那位婶婶的“好意”,那婶婶临走前还不甘心地撂下一句话:“那户人家可是很有钱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不要以为你女儿长得好看就挑三拣四的,就你们家穷成这副样子,哪个体面人家会娶你家女儿?”
母亲说:“我女儿暂时不嫁人,她将来要当女夫子。”
“女夫子?哈哈,你做梦呢?”邻家婶婶大声笑道:“就咱们村那个破学堂,哪怕读上年也只能不做睁眼瞎,还想做夫子?你那叫什么来着?对,误人子弟!要我说啊,还不如早点嫁到闫家,人家闫相公对下人可好了,每天吃细粮,一年四季都给做新衣裳。你闺女现在年纪小,正是鲜嫩水灵的时候,还能好好收人家一笔钱,等再过几年啊,就不值钱了,想卖……啊不是,想嫁这么好的人家可就难了。”
母亲假意问道:“每天吃细粮,一年四季都给做新衣裳?”
邻家婶婶道:“对啊对啊,闫相公亲口说的。我说嫂子,你家过年都未必吃得上细粮,穿得上新衣服吧?嫁过去多好。”
母亲淡淡地笑道:“是挺好的,不过妹子,我看你家闺女长得比我们家招娣还齐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