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还下令追索赃粮。
不过因为杀得太多、追得太狠导致天下骚动,老朱又回头将此案的主审官吴庸砍了,于是天下太平,皆大欢喜。
其实郭桓案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荒谬的不真实的感受,为啥?”
就因为当朝天子朱元璋不但是个明白人,更是个千古第一狠人。
所以很难想象区区一个郭桓居然敢,而且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做下如此大案。
可以说在洪武年间,整个天下无时无刻都在老朱的俯视和监控之下。要说有人在他眼皮底下搞些不足道的小猫腻还可能被遗漏掉,但郭桓这厮要是真作出这么大一死,而且火眼金睛的老朱居然在案发三年后才发现,不管村长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凌汉也是不相信的。
当初那么多人都觉有问题,但是架不住朱元璋的屠刀太锋利。
谁也不敢多说啊。
今天陈寒在这里分析,他也是三生有幸能够听到。
陈寒的最就像是长了弹簧,继续说道:“郭桓的从政经历在史书中无传,他的个人资料很难搞清楚。不过可以确认的是,就在洪武五年二月,郭桓被任命为正五品的山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他在山西的司法口一干就是十二年之久。
直到洪武十七年五月被老朱一纸调令召入京城,才跨行干起了户部尚书。
首先,十二年司法官的经历意味着哪怕郭桓在此前当过亲民官、接触过财政经济事务,在他调任户部尚书时,也难免会出现业务生疏和不熟悉相关事务的情况。
因此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郭桓居然能在短短的八个月的时间里熟练的调动各种资源、贪污如此之巨,哪怕是一辈子在户部打混的经年老吏也很难做到。
其次,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同时,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老朱还屡次下诏严厉禁止三使司串联勾结,只许各管各的摊,老死不相往来才是最好的。
在这种情况下,干了十二年司法官的郭桓可能跟其他行省的同行以及中枢的刑部、都察院等机构混得挺熟,但想早早的在财政经济领域建立人脉、打通关系基本上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意味着当这货想贪污的时候,哪怕是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