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啊,这样的工程,召集灾民们过来干活。
到时候灾民们拿到工钱,自己去买粮食吃。
这么一来的话,受灾的灾民不再像之前那样像被施舍,而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有份尊严;
买卖人的捐了钱、捐了物上了功德碑。
以后百姓们只要看到了这功德碑上面的名字,就明白,原来有些
买卖人在面对天灾人祸之时,还是乐于捐赠的,还是善良的,也帮助这些买卖人宣扬了一下名声,这样他们脸上也有光。
他们得到的是名声,百姓得到的是实惠,朝廷又解决了问题,而且还不花朝廷的钱。
最重要是一旦这么多百姓在京城周边活动,吃喝拉撒都需要周边运送过来,将会带动诸多产业的发展。
受灾的这几个县加起来人口得有四五万,那可是很大一笔消耗。
正如陛下他们所说,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刺激商业。
怎么刺激?
空口说白话是没用的,就要如同这样的实际行动。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政策,夏元吉他们已经是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佩服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他们的决策能力。
两个人立刻是带着户部的官员以及应天府的官员,一同先去了受灾的县查看情况。
了解受灾的人员以及灾民当中,有哪些是可以征调为以工代赈的工人的。
这些问题都通通了解清楚了之后,沈立谦和夏元吉分头行动。
夏元吉和应天府合作,发布了布告,言明了溧水县受灾情况。
讲述了朝廷此次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希望有钱人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
言明了,捐赠钱物,可以上功德碑。
言明五天后在京城的夫子庙前大广场,举行一次捐赠仪式。
到时候谁捐了钱,马上刻上功德碑。
沈立谦这边带着一部分的人,去周边开始进行宣传。
一方面是告知有灾情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告知这是一个商机,鼓动周边的买卖人,把消息扩散出去。
到时候买卖人看到商机,就会主动把粮食和物资拉过来,把吃喝的用的拉过来。
届时,甚至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