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足足五米,一巴掌厚的巨大石碑,石碑被龙的第六子赑屃驮着,由此可见这块石碑的分量。
石碑顶端刻着——功德碑三个大字,下边是空白。
按照夏元吉发出的布告,他谁捐钱了,不管捐多少,当场就在石碑上面刻名字。
下面云集了数百的生意人。
夏元吉直接登台,开门见山的介绍了溧水县周边宿县受灾情况,以自己亲身经历以及看到的百姓的悲惨都说了出来。
他不愧是读书人,情绪激昂,说得有不少人都为之神伤。
接着夏元吉是直接说道:“先秦秦国商鞅变法,立木为信,而今,大明要重振朝廷信用,要重新让买卖人相信朝廷实心用事,对你们会有所优待,本官在此立碑为信。
今日捐献钱五十贯以上者,必在石碑上刻上名姓,当场兑现,谁愿意做第一个捐赠者?”
他说完之后下边议论纷纷,马蜂过境一般。
众人都不相信有这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捐五十贯就在石碑上留下名字,有这么便宜的事吗?
过了大概半刻钟的时间,终于有个胖胖的买卖人站了出来。
他笑了笑,“夏大人,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今天我就来做这第一个捐赠者,希望大人您能够说到做到。”
说着他拿出了一叠的宝钞,宝钞面额最大是一贯,他直接拿出了一百张,也就是一百贯。
“溧水县周边受灾情况,我有所耳闻,我有几个伙计也见到了百姓受灾,我捐这一百贯就当是发善心了。”
说着他亮了出来钱,夏元吉一挥手,下边就有人拿着托盘去接。
然后夏元吉问道:“这位员外如何称呼?你的商号叫什么?”
那胖子也说了,“在下兴隆号宋昌明。”
夏元吉问明了情况,当即挥毫在红纸上唰唰写字。
写好后,他拿起来冲宋昌明道:“宋员外,可是这几个字?”
宋昌明看了眼,“对,没错!!”
夏原吉当即将红纸交给刚才收钱的属下,“好,宋员外,第一个捐赠,来啊,刻字于碑上,刻在最顶端、用最大的字。”
属下将纸递给工匠,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