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力量。
这些东西无形当中,为大明王朝的商业开创了一个新的起源。
在三山门外,此时大量买卖人云集。
他们带着亲朋好友,他们带着曾经的合作伙伴来到了功德碑前面,指着那功德碑上面的名字,然后对他们讲。
“你们看一看,这就是我的功绩。
我这个人以前没有做什么好事情,以前没有为百姓们做点事,也没有为朝廷献一份力。
但是今天,我可以骄傲的说,我的名字在功德碑上面。
我为了这一次灾民捐献了一千贯钱。
钱虽然少,但这却是一份心意。
我这个人名字已经刻在功德碑上,以后你们找我做买卖,我要是没有这点诚信的话,我对得起我的名字刻在这上面吗?
所以诸位尽可放心与我杨某人做买卖。”
这样的场景发生在最近这几天,十分的平常。
老百姓们在看到了上面的每一个镌刻的名字,都是肃然起敬。
在这种情况之下,夏元吉带着朝廷的官员到了溧水县以及周边的县,开始征集,此次去修路、修桥、修太庙、修社稷坛,修夫子庙,以及求贡院的工匠。
甚至可以说不是工匠,你身强力壮就可以参与进来。
当夏元吉来到了溧水县,溧水县县令已经召集了他们本县受灾的那些灾民,
总共有一千七百个人,符合夏元吉提出来的条件。
这些人都是拖家带口,但基本上每一户只能出一个人。
夏元吉也一点都没有跟他们客套。
也没有说一些官话。
而是直接说道:“乡亲们,此次朝廷从买卖人那里募捐的来二十七万贯,这些钱用于修路、修桥,用于改善京城周边的环境。
而伱们就是这一次被征调的工匠。
和以前服徭役不同,这次有工钱,你们每天的工钱是十文,每干一天活,立刻结钱。”
听到夏元吉这么说,下面的青壮年露出欣喜的神色。
毕竟这些年他们只听过朝廷征发徭役,每次去给朝廷干活都要自己自备干粮,甚至还要自己准备一些材料。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