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122章 冲破科举的束缚!挑战读书人的底线(3/6)

    陈寒接着说道:“如果这两条都能做的话那就应该成立两个单独的衙门——教务司、商务司。

    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朱元璋也跟着点头:“好,到到时候让工部、吏部、都察院共同制定律法。”

    你小子也太不会做人了,谁问你过程了,这个时候你倒是老实了。

    因为这可能就是一条致富的路。

    让懂商业的人当了管理者,他们才能制定更好的税收制度,他们才知道如何精算商人的利润,才能知道如何制定法令,帮助商人,繁荣商业,反哺朝廷。”

    作为锦衣卫出身,他可是太明白要是有个录音功能的手机,直接在打探情报的时候,录下对方说话的声音这不比什么证据都明显?

    陈寒再次说道:“教务司的运作流程除了接受皇帝的命令之外,其他部门的命令一概不接受,单独进行运营,单独进行招聘,先生的薪水,单独走账,单独呈报给皇帝陛下。

    能进翰林院的哪个不是今后官场的大佬,这样的人去给工匠教书,你干脆让他们死了算了。

    凌汉和蒋瓛在边上听完了这些之后额头上都开始流汗了。

    陈寒看着蒋瓛,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这第一次举办这种学校需要朝廷全力的推动,让天下人都重视起来,尤其是取信于天下人。

    陈寒立刻打断:“聘请先生这件事可以商量,但是管理上面绝对不能让官僚进入到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搞政治的地方。

    现在明朝商业的短暂繁荣如果没有合理的管控,将会瞬间烟消云散。

    只是可惜,陈寒的手机只有一部,而且那东西精贵得很,很容易就坏。

    你要咱的子孙进入学校学习?

    凌汉愣了一下。

    朱元璋对这条抵制比陈寒想象的要深。

    陈寒说道:“陛下,明朝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商业的了解太浅薄,很多商人其实家里面有着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商业的流通环境还有他们的见识,其实对于明朝的商业建设非常的有用。

    翰林院里面那些编修,看上去好像没事做一样,但是他们的级别相当之高啊,能进翰林院的哪一个不是在科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