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的粮食。
如此一来,其实这也是变相地在补贴整个农业。
由此倒也催生了大量的专业地做买卖的粮食商人。
他们不再在市面上售卖,他们也不再到市面上去租商铺,反而是转而到了乡下去承包大量的土地,然后种植粮食,雇佣百姓来给他们做工。
他们产出来的粮食以高价卖给朝廷,朝廷也乐意与这些买卖人合作,因为稳定,因为量大方便运输。
如此这些个买卖人得到了利益,老百姓们又可以吃上便宜的粮食。
朝廷的虽然给了粮食商人很大的便宜,但是在商税上面,又可以弥补。
所以大家伙都是皆大欢喜。
经过这一年的税制改革,大明已经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
的变化。
夏元吉是充分肯定了陈寒的改革措施的。
特别是利国利民的这些改革措施,更是深入人心。
老百姓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啊,朝廷呢也在商业流通之后,不再把所有的税收都盯在了农业税上面,在商税上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
整体上来说,经过了这次税制改革之后,老百姓们能够少交税,有地方可以打工挣钱,不再一味地盯在了土地上面。
同时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也比之前要低很多,而且稳定。
有了朝廷这一只巨大的手,在掌控着粮食买卖,老百姓们终于不再担心,只有丰收之时才有便宜的粮食吃,粮食歉收之时那粮价就长得飞起。
甚至因为有了这一项措施的保证,即便是灾荒年景,老百姓们也更有了底气,对朝廷更加信服。
因为他们亲眼看到朝廷以很高的价格收取的,但在市面上卖的价格,却又比收购物价格要低那么多。
所以一来二往大家都知道朝廷这是贴钱在保障所有人能够吃上饭。
这样的朝廷谁会不拥戴呢?
而商人呢,他们虽然知道提高了赋税,由原来的三十税一,提高到了二十税一。
可是他们没有了那么多限制,可以大范围地经商做买卖。
每到一个地方只需要将自己是商户的户籍,到衙门去登记。
然后注明自己要做哪些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