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进京城,那肯定是想把你置之于死地。
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能避其锋芒那是最好的。
如果不能,届时陛下就可能得出面进行调和,可能就得给这衍圣公一点面子,要做一点让步。
你可知道,父皇最讨厌的就是这帮虚伪的读书人。
你若是逼着他老人家不得不去给这些读书人的头头说好话,到时候老爷子肯定把气都撒在你身上,届时你少不了一顿磋磨。”
陈寒听着太子朱标的关切,又想到老爷子到时候要被逼得灰头土脸地去跟衍圣公低三下四,陈寒就受不了。
“殿下也无需如此,我既知道他会进京城,也是做好了打算。
不妨跟您透个底,这个话我可是没有跟夏元吉还有凌汉说的,只是跟您说。”
陈寒神秘地说道,“其实这次要对付的仅仅只是针对孔府,只是将他们打落神坛而已,谁说要掀了整个儒家的根底。
儒家其实还是有许多地方有可取之处,只是现在的儒家早已不是孔老先生所创立的儒家思想那么简单。
反倒成为了如同帮派一般的儒教,谁敢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跟谁拼命。
您不觉得这实在是可怕吗?
如今的皇权反倒要被他们给捆绑。
陛下之所以如此对这些读书人忍气吞声,在科举取士的数量上居然要比唐宋多得多。
科举可是隋朝发明,经由唐宋发展而来,可是前几朝每年所取的人数却不足现在大明科举的十分之一。
这不显得咱们大明异常地依赖于他们这些读书人吗?
甚至在对读书人的优免权上,更是比前面的几朝要优渥得多,反倒助长了这些读书人的嚣张气焰。”
陈寒这么一说,朱标也是感到有点憋屈。
可是这没有办法。
开国之初的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蒙古人在占据中原之后对汉人的态度,实在是有点低。
使汉人做官的机会少得多,读书人也少。
所以在大明开国之后,为了迅速地恢复生产,只能是增加了科举录取的名额。
同时增加了读书人的优免特权,如此才能鼓励读书人出来做官,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