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家儿子来到京城一年也难得写几封信回家,可是信上也提到了,你家老大厉害呀。
小小年纪已经在京城读书人圈子里边,算是拔得头筹。
写的戏那是唱一个红一个,现在更是得到了陈寒大力支持。
成立了大明工程学院戏剧班,带着城里的戏班子到处唱戏。
以前都说戏子戏子,那也是下九流啊。
可现在在你家老大的带领之下,那些戏子唱出来的都是老百姓们所想看到的,都是那些读书人想要看到的。
读书人也没觉得戏子现在有多么地下九流了。
你家老大绝对是有大功德。
以后啊,要我说别让戏子们供李隆基了,供你家老大才是正道的。”老三晋王笑道。
李隆基因为在后期喜欢唱戏,在皇宫梨园专门供着不少戏子。
所以被唱戏的供奉为老祖宗,从此之后,唱戏这一行,也叫做梨园行。
但是即便李隆基这个皇帝喜欢唱戏,后边戏子们的地位依旧低下。
然而到了如今思想改革上面,陈寒鼓舞朱有燉带着戏班在京城人多的地方唱戏,推广新思想,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广改革,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所以老三这才会说这样的话。
老五周王倒没有觉得这是在揶揄自己。
而是真心觉得用读书人的方式,使天下百姓都能够看到改革的变化。
这才是真正读书人应当有的担当。
朱棣这时候笑完了也说道,“还真别说这个陈寒,成了咱老朱家的人之后,没给咱老朱家丢人。
这一年来都看得到,就光是我所知道的,在棉服棉被还有火枪兵这方面,这小子立功不小。”
一说到军事方面,老三晋王也是很有发言权,这哥俩,一个在北平,一个在太原,都是边关重镇,都在军事上面举足轻重,所以探讨起来很有共同话题。
尤其是这一年来,除了给东征军培养火枪兵之外,神机营培训出来的火枪兵,给北平和太原各增兵两千,都是火枪兵,都有非常优秀的表现。
即便是骄傲如朱棣和晋王这样的百战将军王,也得对陈寒所提倡的这种新的兵种感兴趣,同时佩服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