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还有滚烫的茶水,读书人都不敢犯众怒。
只能说衍圣公在曲阜甚至在天下百姓们的眼中,那根本不是读书人的典范,而是天下的蛀虫。
陈寒把蛀虫给解决了,百姓能有不高兴的?
正因为如此,凌汉才会心情如此复杂。
于公而言,他认为孔孟思想润泽了华夏千年之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而且改变了中原百姓们的思想基因,这是光照千古之事。
可是没想到的是孔圣人的子孙,却这么的不争气,搞出了如此多天怒人怨的事情来,这也是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了。
陈寒的官船很快在码头上停下来,旋梯放下,首先下来的就是从曲阜经过严格筛查,条件符合大明工程学院入学标准的曲阜学子。
这些学子全部都是老百姓出身,一辈子都在曲阜那小地方转悠,头一次来到京城。
看着满眼的繁华,眼睛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看了。
他们急急忙忙的下了船,然后严肃整齐地站在了码头边上,等着陈寒下来。
即便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去看看京城繁华的大街,可是他们严格遵循要尊重师长的教训,要等待陈寒下船才可以行走。
陈寒并没有在码头上面发表什么演讲,而是直接由江都郡主派来的三辆马车接走了。
为何要用三辆马车呢?
这当中绝没有铺张浪费的意思。
而是因为这三辆马车不管从制式还是装饰,都是一模一样。
陈寒在护卫的遮挡之下,随机的上了一辆马车,接着向着城里面而去。
不是陈寒惜命,实在因为现在处于风口浪尖之上,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将陈寒视作眼中刺他们欲除之而后快。
所以越是人多的地方,越危险。
礼部的官员都没想到陈寒要走得如此急匆匆,赶紧地奏乐,迎接陈寒入城。
沿途之上数十万百姓,纷纷是对陈寒竖起大拇指,都在疯狂地喊着陈寒的爵位。
燕王和晋王周王三个人看着陈寒在老百姓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又看着如此严密的护送,对陈寒观感又增加了一些。
“都说陈寒现在混得是如日中天,只是听说没见过,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