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崩溃。
不崩溃也会过得一塌糊涂,满地鸡毛。
这就是农耕文明最大的弱点。
当粮食长不出来,所有的矛盾都会产生。
什么制度啦,什么文明啦,什么官场的清廉啊,什么皇帝的废寝忘食啦,通通都是屁话。
因为只要地里能长出粮食来,大家只要能吃得饱,一切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反之那就是矛盾重重。
一旦地里的粮食长不出来,首先就是朝廷的税收出问题。
朝廷税收出问题,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必然就是灭国的征兆。
所以治理国家相当简单,让地里长出足够多的粮食,养活足
够多的人,一切都是为这个服务。
而这样的朝廷是非常虚弱的,非常依靠天时地利,非常依靠老天爷赏饭吃。
所以一场灾难就能够灭掉大片大片的人。
两场灾难下来,可能就会发生起义。
三场灾难下来,就有可能朝廷灭亡。
为何后世的那些国家,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就是因为后世进入到工业社会之后,粮食的产量在土豆、玉米、红薯这些高产物种的推动之下,以及科技的发展。
使肥料越来越能控制粮食的产量,气候的影响就大面积地削弱。
而且根据竺可桢的曲线来看。
全球从唐朝末年开始一直到民国的持续寒潮,已经结束,正在慢慢回暖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的加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文章,说什么完全就是因为工业碳排放太多,导致气候所谓的全球变暖之类的云云。
其实如果真正研究一下规律会发现,人为的原因导致的气候回升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少。
根本原因是因为地球跟太阳之间的距离,会随着时间的波动,有拉远、接近的过程。
每一次寒冷就是远离了太阳。
每一次温暖就是靠近了太阳。
而这个尺度,是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来衡量的。
所以某些个国家又或者是某些个集团,为了在舆论上面打击我国的发展。
就直接说是因为我们国家大量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