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这些粮食对于百姓来讲也是一个问题。
粮食这种东西,是经不起雨水冲击,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很好的粮食储备工具,老百姓们手上的粮食很容易就发霉。
所以为什么商业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面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百姓们手上的粮食它不能够过太多的时间,没有像现代化的这种粮食储备条件,他们就没有办法储备粮食,没有像官府这种人力物力都非常集中的机构去储备粮食,老百姓手上的粮食就容易成为负担。
这才是真正的矛盾之处。
这也是古代粮食储备,为什么那么难的原因所在。
老百姓现在都在发愁,手上这么多粮食要怎么储备起来。
再加上现在陈寒搞的这个粮食大餐储备政策,每个地区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粮仓储备,没有发生巨大的连续几年的天灾人祸,粮食的价格波动是不会太大的。
既然价格都稳定了,老百姓们就不需要担心,以后吃不上粮食的时候会被天价粮挡住自己活下去的路。
所以老百姓更愿意将这个粮食卖掉,而在这当中粮商走街串乡收粮食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官府没有那么多人手亲自下乡去收购粮食,虽然这是一件对于老百姓也好,对于官府也好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劳动力没有那么多。那就得依靠这些粮商。
粮商这个时候就成为了香饽饽,很多胆子大一点的人就加入到了收购行业。
老百姓们将多余的粮食卖给粮商能换得一笔不错的收入,他们可以继续去购买生活用品,继续去发展生产,促进了粮食的产量。
那些粮商收购粮食之后,他们自己虽然付出了一点劳动,虽然要支付不少运输粮草的费用,但是能高价卖给官府,他们也稳赚不赔。
而宝钞都提举司和税务稽查司以及当地官府三家联合收粮,由当地的粮商帮助他们一起来收购粮食,对他们来讲也减少了劳力的付出。
这是三赢的事。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面,陈寒的粮食收购计划实行得非常通畅。
尤其是水泥路面的铺设之后,如果有一幅航空地图就可以看到此时大明的版图之上,大量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