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又有考成法,又有税务稽查司,又有当地宝钞提取司的三项监督。
根本就没有人敢用自己的乌纱帽,或者说敢用自己的脑袋去以身试法。
老百姓看到了改革变法现在执行之后,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自然会更加的拥护改革变法。
文官们听完这话后再次说道,“咱们之前自以为是,自以为能够了解一切,自以为儒家的学识,能够让咱们不需要通过实地认知就可以知道一切,但现在发现我们真是坐井观天了。”
有官员站出来说道:“此言不虚,咱们身在京城,已经太久没到当地衙门,当地州府去看一看,老百姓们的真实生活。
所以我们所知的一切,只不过是地方上官员们汇报上来的。
那些官员其实都带有着怨气,因为考成法、税务稽查司、宝钞提司每一个衙门,每一项国策,对他们都是一道枷锁。
所以他们個个有怨气,这也无可厚非。
但咱们这些个高官,咱们这些身在京城当中的人,有的时候听取了这些人的意见,一句话下去可能就对当地百姓造成无法挽回损失。
王公,您是饱读诗书之辈,您更是对改革变法的坏处有着切肤之痛,所以您对于改革变法抵触,您对改革变法有成见,我们都能理解。”
礼部侍郎抬起头来看向了那名官员。
那官员也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
似乎在给他机会。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礼部侍郎即便带着很多私心在做这件事。
但其实他的公心也不少。
在没有了解到如今国公爷的改革变化深入人心之前,有多少人是像他们一样,视改革变化为洪水猛兽。
这是因为多次的历史教训,让更多的文官变得保守变得谨慎,害怕改革变法没有取得成效,反而动摇国本。
这是很多读书人所警惕的。
他们认为自己身为读书人,就应该兼济天下。
所以如果发现了改革变法会向坏的方向而去,他们自然想站出来为百姓们挡一刀。
礼部侍郎在听完这些话之后,长叹一声。
他心里边多少还是有怨气的。
虽然文官们都在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