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震撼,直言刘勇强真是知兵法的。提出围三缺一的战法,刘勇强没有接受。
政和县守军有坚守的斗志,这肯定是精锐,将政和县打造成了堡垒,要塞攻坚的原则是集中兵力,不是什么围三缺一,而是攻其一点。
富勒兴也不坚持,反正他不出兵,刘勇强攻城,他去接防,功劳是谁的,那得上面的人来定。王懿德可是他的人,肯定向着他。何名标的人也不出动,名义上归富勒兴节制,富勒兴调不动他们,刘勇强却可以。但已经确定过,守政和县的跟何名标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杨辅清的嫡系部队。
三日后,刘勇强重返前线,前线已经大变样。
建宁团练挖掘出了一条条壕沟,齐胸高度,三十条壕沟从前沿阵地出发,起先笔直伸向政和县城,前行三百米后,开始蜿蜒曲折,直字前行。
这是沃邦攻城法,法国工程师发明的攻击棱堡的战术,在棱堡林立的欧洲很流行。
刘勇强将政和县当成一座堡垒,一座要塞来攻击。一方面是这样能避免伤亡,城中太平军装备了不少火绳枪,是能给自己的部队造成威胁的;另一方面是多验证一些攻击方法,丰富部队的攻击手段。
其实最快速推进的办法还是强攻,他有十门大炮,近距离推进到城墙边猛攻,线膛枪也能压制住敌人火力,轰塌城墙冲进去不难。但如果对方依托残垣断壁巷战,对方的火绳枪能给他带来很大伤亡,他不想赌。上次那种正面冲锋的战术,是为了救急迫不得已,现在以稳为主,没必要拿人命换时间。
随着土木作业迫近,太平军做出应对,最先开始抢夺壕沟,被前压的线膛线列打退。壕沟每前进一段距离,都会有士兵跟进,连炮都推了过去。太平军又派出马队迂回,也被空心方阵克制。
几番交战,无功而返。
土木作业已经进抵城墙外两百米,开始沿着西门平行挖掘。此时站在壕沟中的乡勇,已经可以靠线膛枪优势压制对方城头火力,打的太平军根本不敢露头。火炮再次猛烈轰击,当然土木掘进也在继续,目的是直接挖到护城河边缘位置。
刘勇强已经进抵最前沿,大炮持续轰击了半日后,面前的城墙彻底垮塌,运气不错,垮塌的城墙竟然堵塞了一半河道。一边组织部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