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十二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人也壮实了很多,比蒋远明显高出一个头。在英国天天吃牛排,不但长的高大强壮,还练出了一身腱子肉。
“厦门号进不了运河!”
蒋远根本不听他的。
“炮舰可以啊,我在英国时候就听说过,英国人就是打算走运河去北京的。结果她们的小炮舰被炮台打沉了几艘,后来才改走北塘的。”
“我们也该走北塘的。”
蒋远对这件事很不满。走北塘是指定的方案,结果路过大沽口的时候,这位舰队司令非要去打一打炮台,虽然比预定时间更快打下了天津,但太冒险了。万一没打下来,就给了对方预警,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兵力。
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走北塘,步兵登陆,然后南下进攻。
“在海上都得听舰队司令的,英国就是这样。”
“可这里是大清,而且也不在海上。”
蒋远已经很难忍受这个年轻的舰队司令了。
“还大清?大清这次就要改姓了!”
欧朋远有点过于兴奋,他这个前太平军余孽,竟然还有打北京的一天,那里面可全都是大清妖,好清妖啊。
“等命令吧。电报已经发回去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
……
刘勇强已经读完了电报。
他现在接收信息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不是他坐在电报房了,而是他把电报房搬进了总督府。
从租界里引进来了一根线,并调来最好的电报员为他服务。租界还是进不去,特么的洋人在那里有军队。这是他们从清政府手里要来的特权,英国人驻扎的是标志性的红头阿三,法国人倒是没有招募越南兵,因为他们现在还没将越南变成殖民地,只占了一小块地方。
从电报里,明显能看出自己新任的海军司令和陆军司令起了冲突,这次他站蒋远一边。不因为别的,只因为了解。
欧朋远这批人,现在就是站在他面前他也认不出来。但也不是完全不了解,每年他都会让在英国学习的这些孩子集体写一封信发回来,他都会仔细阅读。但了解很有限,因为每人往往只有一两句话,很多都是表达感谢,但肯定都会写,唯独这个欧朋远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