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一项发明在俄国诞生,很多只能是贵族们的兴趣爱好,无法转化成实际的成果。
俄国的这些缺陷,沙皇能不知道吗,只是他没有办法。
他接过来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也勇于负起责任。知道俄国最大的桎梏是农奴制,终于狠下心对这个亚卡捷琳娜大帝都不敢动的顽疾下手。改革至今才进行了五年,阵痛期绵长而煎熬,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既得利益者对他发动刺杀行动了。后来他短暂的一生承受了两百多次谋杀,最终在63岁死于一场炸弹袭击。
亚历山大二世从常识判断,是英法阻止了他。论东方的熟悉程度,俄国排第二,欧洲没人敢说第一。他们在康熙时候就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一直延续了两百年。两国间的贸易持续不断,俄国商团每三年能进一次北京。清廷宣传俄国是来纳贡的。
这些认识,让亚历山大二世根本不相信一个中国南方的省份,突然来了一批军队就能打败一万俄军。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表明,这个国家的军队早就彻底丧失战斗力,装备和训练水平比克里米亚时候的俄国跟英法差距还大,几乎停留在彼得大帝时期。沙皇还是想的保守了,如果他知道大沽口炮台上很多大炮还是明朝留下的,估计得气的发疯。
气,当然是生英法的气,都是英法干的,他立刻发出命令,要穆拉维约夫调查英法军官是否直接参与了这场战斗,是否亲自指挥了福建的军队。就像英法大沽口战役失败后,怀疑俄军进驻了大沽口炮台一样,沙皇也这么怀疑。
同时向正行进在西伯利亚的一批批援军发出命令,让他们暂时不要贸然进入中国境内,先去俄军堡垒集合。
之后传唤俄国外交人员,探讨体面结束战场战争的方法,讨论俄国能接受的底线。《尼布楚条约》肯定不用考虑,俄国吃下的土地,没有吐出来的道理。最低底线是《北京条约》,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那辽阔的土地他要定了,耶稣来了也要不走。
讨论的结果是,俄国最合理的目标依然是保住松花江以北地区。底线是可以接受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区域交给福建,因为这块广袤的土地他们根本无法控制,但黑龙江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必须得到,因为海参崴在这块土地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