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战争结束,接下来的工作非常多。
一方面是各种人员的派遣,吸取了在福建束手束脚的教训,刘勇强在东北大权独揽,以盛京将军的名义管理东北,实现绝对的军管。至于为什么盛京将军能管辖人家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的地盘,后面另讲,刘勇强最忙的还是外交领域的谈判。
战争一结束,之前积压的各种商业的、司法的谈判就拖不下去了,为了稳住英法,已经卖了太多权利,在卖下去,干脆卖国好了。
英法是难题,所以先跟美国人谈。
美国是商业民族,美国的例子可以给英国以参考,美国国力弱,相对好说话。
美国的诉求很简单,就是通商、移民等问题。关于通商,双方对等谈判,美国人更看重的是大清的市场,在福建问题上挣扎较少,福建以降低美国棉花进口关税为条件,换取美国降低地福建茶叶的关税,刘勇强想都降低到5的,美国人保守一点,他们主动提出15,毕竟美国联邦政府还需要关税运作,关税对联邦的意义不完全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因为他们也没有茶叶产业可保护。
福建当然也不具备生产棉花的条件,种地连口粮都满足不了,棉花注定需要进口。
关于移民,美国缺劳动力,所以特意跟清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这是清政府雇佣的美国外交官做特使,跟美国国务卿西沃德签订的条约,内容基本是平等的,因为双方的权力对等。基本就是都有权互派使节,中国使节享有英法俄使节同等待遇,两国公民都可以到对方的政府公立学校求学,并享有最惠国国民待遇,两国公民得以在对方境内设立学堂,意味着大清政府如果去纽约建一座私塾,美国政府不能干涉。
其中的关于‘两国人民前往对方游历、居住,均照最惠待遇办理’,算是保障了华人出国劳工的权益。可写在纸面上的保障需要落到实处,显然清政府没有做到这一点。而美国人也没有按照纸面上的权力对待华工,各种欺辱事件层出不穷,甚至一个华人外交官被美国警察当街殴打,辫子绑在桥上展览了一天,最后不堪羞愤而自杀,清政府愣是一句话都没有,选择了息事宁人。
条约本身没有问题,所以福建全面接受了这份美国不久前刚跟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内容,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