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提计划,户部出钱,银行融资。
一场大规模铁路修建计划全面展开。
与此同时改变的还有陆军去法国化,因为在越南的冲突,法国撤走了所有顾问。其实大部分法国军事顾问都是闽辽自己聘请的退伍军人,法国军方并没有直接参与,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支持闽辽军事发展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闽辽也不可能放心法国派遣现役军官。但这些退役军官,在法国政府发出通告后,纷纷离职。
近千各级顾问离开后,陆军部门一度产生了混乱。
好在施里芬这个人毛病很多,但优点也不少,他极为勤奋,凡事亲力亲为,可以夜以继日的工作,对计划十分痴迷,反复调整细化各种计划方案。但依然没有多少人服他,让他能够继续工作下去的,一方面是刘勇强的强力支持,另一方面是德国击败法国赢得的威望。
他一个人当然不行,所以他通过关系,从德国招募了300名参谋军官帮他。这批人到来之后,并不直接负责工作,而是建立一个学校,开始重新对现役参谋人员进行教育,并按照实际能力进行岗位调整。
刘勇强坚定的支持了他的工作,因为有调整军官岗位这个大权,让军官们心中不服,却不敢再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因为现在施里芬手里有他们的前程。
引入的除了德国的军官,还有德国的企业。分裂时期的德国,有许多邦国非常重视贸易,比如汉堡、波鸿、汉诺威等自由城市,他们不靠贸易就活不下去,所以德国商人遍布欧洲,是欧洲最没有国家观念的商人群体,西至西班牙,东到俄罗斯,都有德国商人活动。正因为他们这样的国际视野,所以英国人铺设亚欧电报线路的时候,才找了德国的西门子。
他们对于开拓东方市场,同样充满兴趣,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这里有四亿,嗯现在没有了,太平天国运动搞死了一亿多人,但也还有两亿多人的大市场。英国占有印度吃的多肥,大家可是看在眼里的,凭什么别的国家工人大量失业,英国纺织业却安然无恙,不就是因为有这样自己可以控制的大市场吗。
西门子这样的公司本身就已经在东方开设了办事处的之外,还有大量德资企业通过施里芬这条线被引进来。
刘勇强念念不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