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年春,从山东一带逃荒的人群开始急剧增加,去年一年就来了三十多万人,比往年多了十万。可今年开春,来逃春荒的就高达三十万人,大连、营口到处都是逃荒者搭乘的小船。
闽辽官员马上注意到了这件事,并经过调查汇报给了刘勇强。
“今年进闽辽逃荒的人可能会超过百万。大家都要做好应对准备。”
整个闽辽的统治机器转动了,尤其是东北,这里始终是军管状态,效率极高。
而且已经运行多年,磨合的非常好。
组织移民,编组,设立村屯。跟以前主要沿河不同,这一次全都沿着铁路分布。主要安置在黑龙江一带,也只有这里还有大面积的未开垦土地。
逃荒的人群和范围很快扩大化,下半年开始,河南、山西的逃荒人群大量涌入。以前山西、河南进入东北的主要是零散人员,比如山西的晋商,河南人以打工为主。
逃荒的数字远超了刘勇强的预计,仅仅上半年就达到了一百万人。不过也平稳,一百个壮丁编入一个村屯,作为军事化管理的地区,一天也就安置30个村屯罢了。
但到了年底压力陡增,因为此时每天涌入各港口的,已经不是几千而是上万人。安置村屯,发放种粮和食物,提供建筑材料等程序,让闽辽的管理系统有些承压,各地开始出现小范围混乱,个别领不到物资的饥民冲击了附近的村屯,吃了大户。
还好总算撑过了年,但饥民数量还是增加的。
“军管!”
刘勇强召开大会,提出进行彻底军事动员的方案,只要挺过了这场大灾,闽辽整个国家机器都能接受一次洗礼。
此时整个清政府都知道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危机,整个北方受灾,从辽东一直到甘肃,甚至安徽和四川北部都是灾区,波及人口超过一亿人,早就不是清政府这种腐朽机器能够应对的局面了。
各地督抚自行其是,地方势力纷纷救灾,连老外都来掺了一脚。李提摩太深入山西,通过教会进行赈济,而江南乡绅集团一边为了自救,担心汹涌的流民进入江南冲垮江南的社会秩序,他们太恐惧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了,所以纷纷募集资金,北上救灾,而且坚决反对教会的救灾,因为这会使老百姓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