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两江总督都保不住的程度了。
左宗棠保不住胡雪岩,刘勇强可以。就在胡雪岩的产业要被查封,四处筹资无门之际,刘勇强指示科利银行以胡雪岩在上海新建的缫丝厂做抵押,贷款2000万两银子给他,这让他度过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终于挺了过来。随后抛售生丝,虽然没有赚,也没有亏。
度过危机之后,胡雪岩的老家浙江一年后就并入了大汉版图,他这个私营企业家也就成了刘勇强的臣民。这次刘勇强专门给他递话,让他收购了福建缫丝局旗下的产业,就算投桃报李他都得接手。
囤积生丝危机之时,胡雪岩已经开始转型为工业资本,他在上海投资的缫丝厂,投入了2000万两银子,所以才能抵押那么多钱出来。他本人还有阜康钱庄这样的金融企业,至于胡庆余堂这样的药企,可以当成资本家回馈社会的方式,主要销售平价药。
钱庄加缫丝厂,这模式相当于日本财阀了,以金融业为核心,外加各种工业企业,刘勇强对他充满期待。
救了胡雪岩后,但因囤积生丝而引发的上海金融业危机还没有结束,作为东方银钱行会会长企业,科利银行虽有央行的地位,却没有央行的权力。刘勇强再次加强,终于彻底授权科利银行大汉国的发钞权,新货币以银两为单位。
借助大汉发钞权,科利银行组织第二届钱业大会,大撒币救了一批信用良好的钱业公会成员,保住了核心骨干。这次大会之后,金融危机慢慢落地,余波可能还要震荡几年,但破产潮结束了。这次大会之后,已经没有为了滥发自己的纸币,而不肯加入钱业行会的势力,因为基本破产,而且现在老百姓只认可科利银行的牌子,别家的纸币都不敢收。
大汉政府也负起了一个中央政府的义务,将从伦敦借到的1亿英镑先后投入稳定财政,这才帮助科利平稳化解了这次大危机。当然,大汉政府也借助这笔1亿英镑的投资,成为科利银行控股股东,拥有了60的股份。科利本人的股份已经降到了1,小银行家也只拥有2的股份。刘勇强占30,他甚至都可以给这家银行冠名大汉皇家科利银行了。
随着战后铁路投资重新开始,大连造船厂看不上民用市场,正大肆攫取军工订单的厚利之时,东北一家名为艾氏铁厂的公司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