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171章 第二年(2/5)
授权给大连造船厂和毛瑟兵工厂,这两家公司向汉军提供的话,可以免收专利费,如果外销,则每挺机枪要给刘勇强5两银子的专利使用费。

    各国外购的同时,当然也在仿造。除了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工业稍差,其他强国都有能力迅速生产足够的机枪,包括奥匈帝国,人家别看军队不行,但军工生产在欧洲可是一流:斯柯达兵工厂了解一下。

    战争第二年,德国人率先想到解决办法。

    那批作战参谋,仔细研究了汉军和俄军的山海关战役之后发现,汉军突破俄军战壕的时候,集中大量火炮进行了密集轰炸的战术。他们立刻应用到战场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一天时间向前推进了六英里,然后悲哀的发现,法国人又建立起新的防线了。

    这一年双方的进攻热情都还很高,法军士气旺盛,爱国青年们义无反顾的冲向德军的机枪阵地,眼睛都不眨一下。在巴尔干半岛的英军和俄军也是如此。因此伤亡都非常大,否则俄国和英国不会连满清都试图鼓动。

    各国以前那点常备军早就不够用了,战前各国不断扩军,但也仅仅是将常备军维持在财政允许范围内。普法战争后法国出台了义务兵役法,规定适龄青年都有义务服兵役,注意,这是义务,是不拿军饷或只拿很少军饷。在这个义务兵役法下,法国也只能供养45万军队,于是采取抽签制,抽到好号码的只需要服役半年到一年,抽到坏号码的需要服役五年,另外法国还有12万职业军人,这些才是精锐部队。

    这样的兵役法虽然无法让法国长期保持规模庞大的陆军部队,但却能在战时拉出上百万受过半年到一年训练的义务兵。人力最紧缺的法国率先动员,常备的45万军队连守战壕都不够,更何况还要不断挖战壕。

    此时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谁爆的兵更多,谁就能修建更好的工事,谁就能消耗的时间更长,谁就能打赢这场战争。

    德国人更不用说了,他们早就施行了义务兵役制,一经动员,百万大军立刻入伍。

    唯一坚持募兵制的国家只有英国,但三十多万人明显不够用,虽然足够精锐,其中的贵族军官也很具有牺牲精神,总是带头冲锋,主动断后,可兵员不够。

    英国人没有义务兵役制的法律,也从未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