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才能赢得胜利。而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只有英国人,加拿大人,新西兰人和澳大利亚人才会为了女王而战。
张伯伦上台后,开始改革他口中英国长期的“自由放任制度”,宣扬普选权、财政改革、土地改革,底层民众很喜欢他,但既得利益的传统贵族排斥他,将他看成革命家,当成罗伯斯庇尔。
张伯伦顶着各种压力,邀请了各殖民地的代表,召开了第一次大英帝国会议,会议上他拿出了三项方案进行讨论。
第一,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议会,各殖民地和英国本土都可以往这个议会派遣代表,由帝国议会行使最高权力。
第二,建立一部帝国宪法,各殖民地包括英国的法律都不能违背帝国宪法。
第三,建立类似德国的关税同盟,帝国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对外征收统一的关税。
经过激烈漫长的讨论,始终无法达成一致。
对于建立一个帝国议会和帝国宪法,各个殖民地兴趣都不大。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议会和自己的宪法。
英国吸取了美国独立的经验教训,加拿大人口达到250万这个当初美国独立的人口规模的时候,于1865年通过了一部法案《殖民地法律有效性法案》,殖民地可以制定自己的法律,哪怕这部法律跟英国法律冲突,在殖民地依然有效。通过这部法案,加拿大通过了自己的宪法。基本上,这就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
新西兰代表则更想直接并入英国,提议干脆重组英国议会,让殖民地派出代表进入下院,封殖民地领导者为贵族,进入上院。让殖民地在英国体系中有发言权。可这又不是张伯伦想看到的,张伯伦想要的帝国,是一个英国本土控制的帝国,而不是让殖民地反过来控制本土的帝国。
这让澳大利亚代表有些愤怒,质问张伯伦:我们在帝国体系内却没有任何代表权,那我们也不需要一个帝国。
张伯伦进行了大量工作,激情洋溢的游说各国代表,最终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一部《帝国特惠制》法案。虽然没有达到德国关税同盟的程度,但帝国内部的商品可以以最低税率流通。
这部法案之所以能被殖民地接受,因为他是单方面的,只有英国承担责任,而殖民地不需要承担对等的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