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一番活动,大概是威廉二世因为之前奥匈不支持他建立反英同盟而恼恨,这次没有给奥匈开出空头支票,奥匈对意大利抗议了一番后,声音低了下来。
意大利军队继续逼近贝尔格莱德,跟保加利亚军队开始接触,几场规模不大的战斗,意军都比较拉垮,但保加利亚军队兵力不足,还要保证围困贝尔格莱德,无力扩大战果。反倒是意大利有能力持续增兵,再怎么说这是一个工业国,哪怕工业化程度很低,动员能力也超过保加利亚这样的农业国。
保加利亚开始退却,北线跟塞尔维亚僵持,南线陷入希腊的北部山脉,再不撤退,局势会更加不利。
保加利亚这一退,意大利和塞尔维亚联军立刻展开追击,保加利亚军队开始出现崩溃状态。
此时,突然又有新角色闪亮登场,奥斯曼帝国参战了。
也没有什么理由,奥斯曼就突然要求保加利亚从希腊领土上撤退,遭到拒绝后,就攻入保加利亚沿海地区,向萨洛尼卡进军。
这显然还是英国的手笔,奥斯曼帝国长期以来都是英国的盟友,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俄国。只要是针对俄国的行动,那肯定能得到奥斯曼的支持,地缘决定的。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经过奥斯曼青年党十年改革,不能说风气焕然一新,至少少了很多陈腐气息,现在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指挥军队的是奥斯曼青年党军官,这十年来废除教会势力的特权,进行大量欧洲式改革,工业化没发展的多好,但军队更加欧式,同样引入德国顾问训练,成果斐然,上次对希腊的战争非常耀眼。
这次进攻保加利亚,一上手才知道,不是自己变强了,而是希腊太弱了。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韧性还是不错的,野战中稍稍吃亏,当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就击垮了保加利亚军队,朝着萨洛尼卡继续逼近。保军之前为了攻占萨洛尼卡周边地区,兵力分散,此时组织出现混乱,大量保军慌不择路,竟然退入萨洛尼卡港口。这是一个俄国租借的港口,主权属于希腊。
此时奥斯曼向俄国抗议,要求俄国人拒绝保加利亚军队进入。
俄国的回应是同时向意大利和土耳其发出通牒,对意大利是,抗议意大利破坏巴尔干地区的大国不干涉原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