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多年,大汉陷入一场跟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是美国唯一的机会。所以上下意见统一,国会迅速通过决议,授权总统进行宣战。
此时的总统是强势的殖民主义者、门罗主义者西奥多罗斯福,简直没有不战争的可能。所以面对之前英国的游说,让美国接受落基山以西三州的条件,罗斯福根本不作考虑,必须完全收回六州,让美国再次成为一个两洋帝国。
美国大兵越过落基山脉,迎头进入印第安区域,印第安王国也早就做好准备,双方立刻在犹他州、内华达州展开激战。
此时伊犁之战也开打了,俄军死守伊犁河谷,俄国人这些年一直在铁路两侧修建堡垒,已经在伊犁河谷地区建立了立体防御,这块骨头相当难啃。大汉兵力不缺,一直在增兵。
美洲战场则采取守势,在落基山脉地区节节抵抗,然后家属开始撤往沿海三州。依托内华达等海岸山构筑的防线,进行死守。美国这些年在落基山脉修建了大量要塞防线,印第安王国在内华达山脉也没少动心思,这本就是作战计划,不打算跟美国优势兵力在内华达大盆地这样的开阔地带血拼。
伊犁之战开局不利,因为俄国人实在修了太多的堡垒,将伊犁这个中亚支点打造的固若金汤。虽然只派遣了不足十万军队驻防,却让3倍的汉军无计可施,碰了一头包。只能开始慢下来,步步为营,将重炮调上来,一点一点平推这些堡垒。
另一个方向,在西伯利亚,汉军则大开大合。很快横扫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或者说是被俄国人放弃的。俄国在这里没有防守的兵力,他们一直清楚这一点,知道一旦开战,接近大汉军区东北的西伯利亚很难防守,所以连西伯利亚大铁路都始终不过贝加尔湖,这里只有赤塔等几个要塞,没有大城市和移民。
往贝加尔湖以西的推进,分两个方向,一个从唐努乌梁海出击,沿着叶尼塞河直扑河港和铁路枢纽阿巴坎;另一个就是从库伦稳步向贝加尔湖以西推进,争夺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注定是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因为交通太困难了。动员了50万匹马才能保证后勤,推进速度很慢。
只是西伯利亚的战斗烈度不大,俄国虽然能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兵,可他们现在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