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225章 奥斯曼帝国的国运(1/4)
    奥斯曼帝国的国运当真不错,改革的够及时,奥斯曼青年党虽然革命性没那么强,但也进行了大量世俗化改革。跟宗教势力缠斗了二十多年,基本已经压制住了这个势力。

    在国内推行了大量改革,有一点做的很成功,改革了税制。别的什么都不用改,但凡能建立现代财政体系,把征税能力提高,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实力一般就差不了。

    奥斯曼恰好做到了这一点,至于工业,就挨着欧洲,有的是欧洲的资本家为了利益来办工业。就像这几年伊朗的工业发展也很快,因为英国人垄断之后,可以放开手脚修铁路,开工厂了。尽管好处基本都被英国人拿走了,但技术至少进步了,一大批工人也吃得上饭了。

    当然靠这种殖民经济完成工业积累,进入工业化,那肯定没戏,但引入技术是足够的。印度就是例子,早年间印度蒸汽纺织业相当红火,后来是英国靠着卑劣的税收倾斜,才将印度纺织工业打垮。但英国无法打垮伊朗工业,因为这是石油工业,资源型产业,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谁也拿不走。

    基于石油产业,英国在伊朗开办了大规模的炼油厂,修建了大量铁路,自然也要有铁路修理厂,管道维修厂等等。伊朗挖的石油越多,基础工业就越完善。其他行业也能跟着沾光,比如以前的国民产业烟草业就越发红火了。

    吃到石油红利的可不只是伊朗,奥斯曼帝国也吃到了。里海沿岸,两河流域,都钻出了储量巨大的油田。里海沿岸的俄国时代就在开发,战后归了英国。两河流域的,那是战后新发现的,归了德国。德国人也在这里修建了大规模炼油厂,修建巴格达铁路。石油从波斯湾出口,大量倾销到大汉。

    大概是科技树歪了,大汉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耗国,有两个原因。汽油机,柴油机成熟之后,在大汉应用的很快。汽油机大量装到小型拖拉机上,代替了马力,在东北的小农场上飞奔。哪里有几千万小农场主,一家一户买不起拖拉机,但每个村都有村官,以前管养马和收割机等农具维护,现在管拖拉机。一个村一万亩地集资买一辆拖拉机绰绰有余。东北的这种农业形态,欧洲人称作合作社。

    柴油机则大规模奔跑在大汉已经建成的50万公里铁路上,目前有两项技术在争夺,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