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胜利后的欧洲还是英国的吗?
出于这种非军事的考虑,他们没有提前跟大汉沟通,没有让大汉承担盟友义务。但也没有放弃这个同盟,这是一把利剑,随时能给敌人致命一击。可这把剑的威慑,也让德国感受到了倾覆之危,让快速击败法国成了德国的唯一选择。
英国驰援的速度不慢,他们有一支高效的,训练有素的常备军。第一时间就登陆法国,但德军并没有向英军发动进攻,而是依托法国人在海边建立的防线,以及一些德国人修筑的临时阵地组成了立体防御工事,阻挡英军跟法军汇合。德军主力继续逼近巴黎。
为了避免巴黎被攻占,英军开始疯狂冲击德军防线,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英国人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前线汇报,英军战术十分僵化,还是老一套的步炮配合突破,现在这套战术,已经很难起到作用,因为战壕工事都开始重视防炮能力。一个个战壕修的跟上甘岭似的,让进攻变成噩梦。
德国的炮兵则演化出各种战术,什么弹幕压制,徐徐推进。德军可以在弹幕前200米的距离发起冲击,趁法军来不及重新回到机枪阵地前夺取战壕。英军却是老一套,炮火准备后,步兵开始有条不紊的冲锋,十年前用来打火力薄弱的俄军好事,对上德军等于自杀。
唯一可取的就是英军的训练水平,他们用李恩菲尔德步枪进行的高速精准射击,甚至堪比机枪。
“英国人太傲慢。我了解他们,海军看不起陆军,英国陆军又看不起大陆国家的陆军。英国陆军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军人,德国、法国的义务兵不过是一群农民、工人。”
欧朋远对英国陆军评价道。
何连胜摇摇头:“民兵?欧洲只有德国陆军有日常展开大规模野战突击训练的项目,哪怕是预备役部队,每年也要集结一次进行突击演习。”
英国人的傲慢很快就吃到了苦果,在德国二线部队防守的战壕前,他们二十万精锐,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自杀,伤亡超过6万后,不得不退却休整。
好在他们高昂的进攻精神,成功拖住了部分德军,让法军得以喘息,调整防线,终于稳住了南方,将德军阻挡在马恩河以北,没能彻底合围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