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英国不断派往法国的登陆部队,俄军在东线拼命进攻,法国终于撑住了岌岌可危的防线,德军从巴黎近郊撤退了。
此时已经集结了30个师的英军,已经出现在德军侧翼,法军也集中了大量后备军准备反攻。
没人能想到,德军后撤会给俄军带来一场灾难。
因为德军秘密后撤,突然将30个师从前线抽调,通过高效的德国铁路系统运到东线,联合已经在俄军侧翼部署的奥军主力,切断了2个俄国集团军的退路。一场凌厉的歼灭战,让俄国损失了2个集团军,50万人。
战后法国总参谋长霞飞向沙皇致电慰问和感谢,沙皇回答‘俄国人很高兴为盟友做出了牺牲’,没有这两个俄国集团军的不断突击,德军在东线部署的10个师如果能抽调去西线,后果难以预料。当时的景象,让双方都以为哪怕对手再多一个师,战线恐怕就会崩溃。
霞飞是这场战争爆发后紧急任命的,因为当时法军后撤中显然混乱,上下一片惊慌。赏识霞飞的陆军部长及时提议,霞飞得以上任。上任后用近乎麻木冷酷的意志,带着濒临崩溃的法军死守防线。最危急的时候,巴黎只剩下一条通往奥尔良的铁路保持畅通,他也没有放弃。
唯一的失误是,德军撤退的时候,他没有孤注一掷发动攻势,让德军不但从容的退出战场,而且还抽调精锐兵力去了东线。这给俄军带来了灾难,一直跟奥军作战的俄军,没想到突然就上了强度。在东线大开大合的机动作战中,俄军靠着更勇猛的气势和对奥地利人的心理优势占据上风,德军突然杀到,让他们猝不及防,跟德军相比,无论在训练水平还是野战能力上,俄军都占绝对下风,这不怪他们,只怪对手是德军。
沙皇虽然嘴上说很高兴为盟友做出了牺牲,心里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据说直到开战最后一刻,沙皇都在犹豫,不想把几百万人送上战场,一直坚持不想做刽子手。俄国贵族的道德水平还是能跟欧洲贵族保持一致的,只是信用上稍有不如。真的心狠手辣,俄国或许还能撑很多年,因为后来颠覆了沙皇政权的那批人,现在被沙皇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拿着沙皇给的津贴在当地甚至能雇得起佣人,生活惬意的同时,不断写文章发去欧洲的报纸上批评沙皇政权。后来沙皇倒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