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长期战争太消耗一个民族的忍耐力了,已经打了四年,俄国这次又崩了。崩的原因跟上次一样,社会系统的崩溃。
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彼得堡几十万纺织工人发动了反战游行,高喊“打倒战争”、“面包与和平”的口号,沙皇低估了半边天的威力,试图从前线调集兵力回来镇压,结果引发工人起义,抢夺军火库,筑起街垒对抗军警。
相比上次是城市工人已经吃不到面包而爆发,这次好了很多,但想吃饱是不可能的,各国都进入了配给制,只是配给的内容不一样。英国供应最好,面包是敞开供应的,但咖啡、红茶这样的物品需要配给,每家只能定量购买,肉类也是。法国配给面包。德国配给土豆。俄国配给的则是黑面包。
俄国人勇敢,但坚韧稍差了一点,有的民族可以八年抗战,俄国人的战争很少坚持四年以上。
也不能全怪老百姓,肚子里没粮谁都得走上街。只是有点可悲的是,俄国并不缺粮食,他们账面上的粮食至少有1亿普特,但这些粮食都在农村。火车头都在前线,都在给军队输送给养,后方一度需要用马车、牛车,雪橇往城市里运送粮食。法国人帮忙解决了战略铁路的问题,却无法解决每一条泥泞的乡村道路,这个国家太大了,需要的道路是法国人都想象不到的。
沙皇看到已经控制不住局面,选择了退缩,宣布退位。军政部长科伦斯基宣布建立临时政府。
退位的沙皇希望能流亡英国,但被英国给拒绝,在沙皇一家被杀害后,英国王室承受了很多骂名。
因为俄国的动乱,德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一般,后方一乱,前线自然不可能稳定。此时不是有优秀将军就能解决问题的,这是系统性的崩溃。英法援助的大量物资甚至积压在港口运不出去,不是缺物资,而是缺乏运输的能力。150万人的布鲁西洛夫攻势,确实给了德奥巨大的打击,却也击垮了俄国的运输系统。
似乎还嫌俄国不够乱,鲁登道夫悄悄安排流亡瑞士的布尔什维克领袖回到俄国,这个人的威力绝对超过50个师,因为他叫列宁。
临时政府的领袖克伦斯基试图挽回军事不利局面,想尽办法稳定补给,要求军队继续发动攻势。但士兵全都往后方跑,因为沙皇的皇冠一落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