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80章:海上君王(4/4)
的两端横向装甲隔舱壁为152—254厚,指挥塔装甲最厚处为305。

    虽然其装甲厚度降低了,但由于使用了克虏伯钢,其防护性能较威严级还要稍强1点。

    海若级的设计排水量高达15400吨,长1347,宽2286,吃水803,主装甲带厚度为230,装甲隔舱壁为230—305,指挥塔装甲最厚处为356,是真正意义上的“兵强甲厚”。

    在1900年末建成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舰,即便是1902年伦敦号服役,这1头衔依然未被夺走。直到1904年女王号服役,海若号这才将桂冠重新送回大英帝国的手中。

    武备方面,外购的6艘战列舰保持了统1,全部采用维克斯主炮和阿姆斯特朗副炮,向英国订购的4艘战舰除了在反雷击炮群中增加了4门47机关炮外,并无其他差别,包括舰体火力布局,在风格上都呈现出高度统1。

    主炮炮塔则采用的是阿姆斯特朗公司生产的全防护式炮塔,正面为2794,侧面和后面为203,顶部为75;副炮炮塔为152;主炮炮座为305,装甲炮廓为203—254。

    而在动力系统上,英造4舰虽然在布局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采用了贝尔维尔水管锅炉,共20台,配合两台立式3缸3胀往复蒸汽机,双轴推进,能够输出16000匹马力,达到18节左右的速度。

    总的来说,这6艘战列舰作为东南海军外购战舰的巅峰,在海防中均占有极高的地位,相当长的1段时间内都是海军的中流砥柱。

    归国之后,禺虢级两舰1直在北洋舰队服役,前者凭借超高的航速,与多艘巡洋舰1同,对海参崴等地进行了细致的侦察,并频繁出入北海道附近。

    而海若、共工2舰在归国检修时则遇到了1点小意外,崇明第2船坞尚未完工,海军只能调1部分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前往长崎造船厂,利用本国,也是远东最大的船坞——长崎2号船坞对海若、共工两舰进行检修,而长崎造船厂也借此机会,在沉寂5年之后真正进入到海军的视线中,将长崎在海军眼中的地位从“殖民地”变成了“本土重要造船厂所在地”,使得“废宣置县”政策在各藩属国逐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