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173章:欧洲烽火起(3/4)
衡量回报。

    再从德国这边来看,德国对于战争的投资是超乎想象的狂热,从普鲁士时期开始,德国超过百分之8十的国家收入都被直接或间接的投入进军事中,从威廉1世开始的德国皇帝都恨不得将每1分钱都话在军队和国家建设上,比如威廉1世本人,其整个加冕典礼仅花费了2547个银币,简直难以想象。

    作为回报,德国打造了世界上最强大的6军,论士气、论装备、论素质,从十9世纪9十年代起,德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1,与此同时,德国的教育和民生也1直领先,脱胎于军队的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更让这个国家迅速强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不会去计较得失,打赢战争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这与中国显然是非常契合的。

    中国的贸易只认钱,不认人,而且价格公道,童叟无欺,用工商部长周学熙的话来说,中国的商品没什么不能买的,只要你出的起价,德国也好,法国也好,英国也好,金银铜铁,给钱就卖。

    哪怕是关系1度很差的美国也是中国的大客户,哪怕是在两国国会互相通过排华法案与限美法案时,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也在节节升高。

    对于这1点,德国人虽然当时有些迷糊,但在跳出东亚的政治争端之后还是看得清楚的。

    但德皇显然还对拉拢中国不死心,认为德国能够将中国拉上自己的战车,只要再多付出那么1(亿)点点代价。

    深知德皇脾性的众人自然不会明着忤逆这位自大的皇帝,而是将构筑中德新贸易关系的提案伪装成了继续拉拢中国的贸易优惠向威廉2世推销。

    很显然,这提案迅速引起了德皇的兴趣,提案称要继续加大在华投资,取代英国和美国成为中国的第1大贸易伙伴。

    尽管海因里希等人清楚,英国作为中国第1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可能被其他人挑战,因为中国实际上是英帝国贸易圈的半个成员,中英贸易之下是1整个英帝国与中国的贸易,而且还有着贸易最优的特权加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都没有资格挑战中英贸易,自然就跟别说德国了。

    当然,这不重要,这只不过是说点好话吹捧1下威廉2世罢了,德国在华的真正对手还是美国。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