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278章:最后的繁荣(4/4)
的各种异味。

    相比之下,各种饭店发展的更为兴盛,在初步迈入工业时代之后,物资生产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贯通的全球贸易也让中国的经济活了起来,展现出工业化的真正价值。

    而建立于工业和现代道路运输基础上的物资保障和政府调控补贴使得中国的日用品保持着较低的价格,也让餐馆、茶馆等消费场所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清朝的覆灭和旧贵族阶级的消亡使得许多曾经的“御厨御菜”也得以流入民间,打破了这些贵族菜肴天生割裂于人民的思想禁锢,那些曾经藏于深宫大院、官宦豪门的名疱御厨们走入民间餐馆饭店,为中国的烹饪带来了1个极为辉煌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各大菜系6续定型,各种美食在众多市民文人老餮的宣传下,例如某位周姓文学大家兼美食活地图,渐渐出了名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对于1些食材寻常、工艺简单的菜品也出现在普通人家的宴席上,极大的提升了市井生活的丰富程度。

    而在这背后,是基层收入的明显提升,在1910年左右,在内6地区的低收入行业的劳力工人、土地不佳的农民来说,靠着各种收入,1年下来饿死肯定不至于,但生活水平不会比原时空同时期的日本好多少。

    等到1925年,这1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从人们结婚的需求也就可以看出来:

    在1910年,沿海地区的工农家庭结婚要“36条腿”,也就是桌椅板凳、床橱柜子之类的家具,内6地区也大多要4大家具,大床柜子、方桌椅凳。

    到了1925年,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普遍需求已经增长到了手表、自行车、收音机和缝纫机,内6地区也普遍要瓦房和自行车。

    而相关的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1928年,中国1共生产出478万辆自行车和3轮车,手表则生产出188万只,并且,这两个产品的增长依然分别以每年40/20万的规模增长。

    但,这就足够了吗?

    不,还远远不够,这还不足以让1个国家顶着经济大萧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