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室开始检查航行日志等文件。
对于船上的物资,英法双方都有基本的了解,知道不是正儿八经的军火,而此前的简单判断也说明该船的货物应当是一些建筑材料之类的东西。
“长官,根据航行日志与装卸记录,该船只一共搭载了五百吨钢材、二百吨木料、两干吨氮肥、六百吨加工食品、四万五干件军服及配套军靴、一万三干件睡袋。”
英国人提议立即开箱检查,并反复建议通知记者,以干涉他国内政、兜售战争为由,通报该事,鉴于这些货物不够劲爆,英国方面甚至建议法军将一些施耐德火炮运到船上。
但法国人并不乐意,为了避免人多眼杂,法国方面选择在晚上检查,至于栽赃陷害的是,法国人更是瞪大了眼睛——要说不当人,还得数你带嘤啊!
法国人虽然对中国意见很大,但是可不想让此事闹大,更希望通过官方的私下洽谈来解决问题。
而且栽赃陷害的性质很恶劣,法国人不傻,自然没听英国人的话。
但英国人可不是这样的,心里想着,印度支那的事情你又不是没谈过,谈了几个月了,毛都没有,德国的、西班牙的事情就好谈了?
不过,此地毕竟是法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人也不好做些什么。
除此之外,英法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一个,也就是该货物及该船只从已有证据上依然是接受西班牙政府委托的,中国并未参与其中,这对于英法有利也不利。
有利自然是因为西班牙政府是软柿子,捏一捏他就认了。
不利自然是他们依然无法解决他们所依凭的条约仍是《不干涉条约》,这跟中国没关系,中国也不承认,该贸易仍属于中立国的正常行为。
法国人紧接着对船员进行了审讯,同时为了尽可能的撬取到更多的信息,采用了交叉审讯的方法,但船员们确实不知道更多东西,而船长则一言不发,拒绝答话。
对于此事,英国人想的就简单多了,准备直接伪造一份供词,为了确保“安全”,英国并未告知法国。
就这样,第二天,法国驻华大使馆向外交部提出了抗议,并附上了海祥号的一系列照片和这段时间搜集到的证据。
而英国人的抗议紧随其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