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60章:决战决策(4/4)

    而轻巡洋舰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更为复杂,既有老老实实给舰队打杂的,也有扛着两座四联装533鱼雷发射管担任雷击舰队领舰的,还有装上135高平两用炮担任舰队防空或雷击舰队领舰的超轻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在5000~6000吨。

    这都是r在条约时期,国防压力较小且造舰仍有冗余的情况下进行的摸索,数量都不多,但种类很齐全。

    驱逐舰也差不多,驱逐领舰的概念在条约的约束下不再发展,因而驱逐舰就剩下两个方向,第一是常规的舰队驱逐舰,如定海级、咸宁级,他们的航速一般都在35节以上,携带三联装鱼雷发射管。

    第二种则是高速雷击舰,如文昌级,航速一般在39节及以上,如文昌级首舰文昌号就曾在海试时,以轻载状态跑出了4012节的极限速度,彼时才1924年,而其上更是装备了四座五联装533鱼雷发射管。

    不过,文昌级的设计并不理想,但尽管如此,海军也一直没有放弃,最近已经将新一级的高速雷击舰提上了日程。

    这些高速雷击舰都拥有着造价高昂的动力系统,超过40节的航速,并计划搭载四座七联装483鱼雷发射管,每座发射器的七根发射管以上三下四呈等腰梯形排列。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海军认为此时各国海军战舰的水下防护系统都已经比较完善了,只命中少数几枚21英寸级别鱼雷很难做到有效杀伤。

    在1925至1935年间,海军陆续搞到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国的水下防护系统的部分情报,构建了猜想模型,将其与本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水下防护系统放在一起进行测试。

    而军事研究院的研究认为,多次中等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优于少数较大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在多次爆炸中,隔舱防雷壁的螺栓、铆钉、焊缝等会因冲击而逐渐失效。

    简单来说,数量和质量总要选一个,既然没打算向日本那样搞24英寸的长矛,也不打算让船翻掉,那就不如退一步,使用19英寸的鱼雷,其重量和威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

    总而言之,r的雷击策略走的是多,而不是远,其实也是基于工业能力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