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81章:帝国主义?(4/5)
战期间还一直在两头做生意,德国人手中多少都还能获得一些钨矿,一直到美国人拿起金元大棒,用美刀把葡萄牙人砸趴下——

    不是我不卖,实在是阿美给的太多了

    如今的情况也差不多,这些东西总是要出口的,罗马尼亚人家就是指着家里的油田吃饭的,你说怎么办?

    找别的国家,找谁?  钨矿肯定是没可能了,不过好在钨矿量还比较少,英法两国兜底把葡萄牙出产的钨矿照单全收还是能做到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如今不需要大肆卖矿维生,也不存在外商或者中外勾结倒卖大规模矿物的情况,钨矿的价格也不像是原时空那样廉价,所以英法加价力度还是不小的。

    而剩下几种矿物倒是也还好,瑞典的铁矿虽然不可能照单全收,但是散散也能散出去,橡胶这东西也不是太困难,东南亚的优质橡胶各国都需要,包括拥有不小的种植面积的中国,毕竟质量上还是有差距的。

    至多是这两年荷兰少赚点,反正对于紧贴着英法德的荷兰来说,稳妥一点更重要。

    至于石油想买也是能卖出去的,只要不是跟美国竞争都不是问题。

    比如中国就与罗马尼亚有着一些合作,中国如今的石油消耗大约在1800万吨左右,而石油产量显然尚不足以满足自身,中国如今的石油来源主要是自产和进口,自产又分为本土和海外。

    1936年的本土产量在470万吨左右,主要产自西北的盐泊油田,也就是后世的克拉玛依,山东、陕西、库页岛等地也都有一些产量,但不是油田太小,就是油田太深,亦或者是环境太冷,总之都不太适合开采,而更西的费尔干那盆地的油田油矿则刚刚开始规模生产。

    海外则主要是中国掌控的一些海外油气资源,中亚地区的中亚联合油气公司,还有《红线协定》圈下来的内容。

    中东的石油产量还没有后世那么恐怖,巴林、叙利亚、伊朗、阿拉伯等地拢共也就两三千万吨的产量,再加上石化工厂的建设问题,中国每年仍有三分之一的石油需要进口,燃油需求中的占比则更高。

    接收荷兰和罗马尼亚的产品自然没问题。  但问题是,我干嘛要你的?

    你比美国便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