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388章:末日武器(3/4)
艘潜艇以及9艘特务船只正躺在美国东西海岸的造船厂中,后面还有几十万吨的战舰等着建造。

    钢铁厂、机械加工厂、造船厂、服装厂、食品厂数不清的工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订单,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是,代价呢?

    是军事增长和造舰?

    还是愈演愈烈的政府债务压力?

    似乎都不重要。

    前者并不能影响到风云变幻的欧洲,也不能够让中国手忙脚乱,更不可能让美国走上军_国主义的战车;后者似乎也不重要,这些债务本身不是空中楼阁,有着实业支撑,以罗斯福政府的水准,化债的过程可能痛苦,但做到是问题不大的。

    今天,还是晴天,太阳很好。

    工作之余,左念微习惯性的浏览起新一期的《自然》和《科学》期刊,虽然说这东西可以交给下属去做,但三十年代的核物理本身就很抽象,发展才刚刚起步,没点发散思维,就算是穿越者来了,也未必能数的清哪个到底是哪个。

    历史上,核裂变现象正是在今年末为德国科学家哈恩、施特拉斯曼二人使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时所发现。  三十年代的前沿物理研究很流行使用各种粒子轰击原子核来进行元素方面的研究,探究物质产生的过程。

    而核裂变现象在欧洲几年之前便被观测到了,但时人大多认为这种放射性现象是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即超铀元素。

    具体的观测已不可考证,但毫无疑问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诸如著名的费米、居里等研究团队都在这个问题上折戟沉沙。

    算到今,少说也有四年光阴了。

    前沿物理学,在理论这方面,虽然是一直以来都是德国人领先,但近几年,本国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年轻学者,自然也称不上无人可用。

    去年上海格致大学和首都理工大学分别增设了一批加速器等物理研究设备,左念微也就顺势将任务布置下去,不过到如今也才几个月时间,左念微对于此事倒是没抱太大希望。

    核裂变现象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并不重要,它能让某位科学家流芳百世,却不代表能让一个国家掌握核武器,谁能率先将之应用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家里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