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突击只能取得局部进度,无法解决宏观上的补给问题。火炮有射程的限制,堆叠口径增大射程则会降低射速,降低徐进弹幕所能维持的纵深或效果。
而这些问题到二战就有了深刻的变化,
远程轰炸机的发明,让作战双方首次具备了纵深打击敌方战略机动能力的可能。盟军对德国的战略大轰炸的一大目标便是铁路枢纽和调度场,大幅度降低了德国把后方武器送往前线的能力。
战术空军的发展,则大幅度增加了所能提供给地面友军的火力纵深和火力范围。一个ju87的作战半径看似不长,但对火炮来说也是降维打击,250千克(550lbs)的炸弹看似不大,但也已经超过了一战巴黎大炮所发射的210毫米炮弹质量,更是碾压150毫米炮弹的质量。
在陆地上,二战中真正让装甲车辆为主的“机动作战”发扬光大的,并不是扛着装甲的车辆,而是后勤卡车的发展和普及,让战略机动不再依赖铁路,或者说让部队的后勤能力在离开铁路后不会有断崖式的下跌。
卡车的运输成本和效率固然比不过铁路,但对于需要继续前进扩大战果的部队来说,显然不可能等工兵再来铺设铁路。
进攻方的矛更加锋利了,而防守方却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英法两国的准备严重不足,战术战略思想陈旧,军事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国内情况也不利于战争。
虽然德国目前对于英法的实力仍心中惴惴不安,但局势的变动将会促使德国人做出选择,尤其是在手中握住了一杆更锋利的长矛时。
1938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对于工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工人工会组织游行活动也是很常见的一件事。 只是,在动乱的俄国,这样的行动无疑是非常刺眼,也同样不友好的,但是,即便有政府的禁令,圣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一系列大城市的工人还是选择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保障工人的工作、食物和休息时间,并反对政府对明斯克的暴力镇压。
但这样的游行示威并不起作用,各地军警严阵以待,死守在街道上。
“反对剥削!反对镇压!”
“为了明斯克!为了俄罗斯!”
“打倒独裁!打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