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造价超过八千万马克,与之相比,英国伦敦级只需五百万英镑,换算为马克则是六千多万。
当然,军舰这东西不能以汇率来计算,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但饶是如此,希佩尔的造价也还是过高了一些。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德国的造舰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在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下几近凋零,重整军备之后也没恢复完全,使得德国建造任何大型舰船都要付出高得多的成本,其次还有德国海军的诸多问题。
相比之下,如今的德国在这方面要好一点,虽然德国此前注重空潜快的战略,但造舰产业链还是得到了基本的保证,因此造价也要好看的多。
防护水平也不必多说,除了主装甲带的改善,水平装甲也比希佩尔级那薄弱的30要强一些,其主甲板为40,弹药舱为60;鱼雷防护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为双层20,而希佩尔海军上将级则是单层。
另外,德国在蒸汽轮机技术方面的发展虽然慢了点,但也没有中断,因此效率也有所提高,巴伐利亚号在17节巡航速度下的最大航程依然能够达到8000海里。
但是,德国人还是有一股犟劲的,他们仍然没有摒弃过时的防护思路,巴伐利亚级还是使用了穹甲设计。 嗯,德国特色,不得不品。
相比于布吕歇尔那几乎吕布在世的勇(nao)猛(can)举动,巴伐利亚的行动就要稳妥一些了,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考虑到挪威炮兵的训练水平,只要不往人脸上撞,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
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中,防护水平有限的博拉内尔岛上的炮兵几乎在一瞬间就被毁灭了,岸防炮兵们死伤惨重。
博拉内尔岛的境况让整个峡湾为之一顿,但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挪威人的反击再度到来,没有任何的通知,部署在厄伊岛炮台、西岸霍腾炮台、东岸莫斯炮台的火炮就全部都开火了。
峡湾内的几艘鱼雷艇和更远处的驱逐舰立刻进行机动规避,而巴伐利亚号则继续保持低速航行,向那些挪威炮台还击。
至于从巴伐利亚号和驱逐舰上放下来的s艇,他们依然在向峡湾内挺进。
很快,他们便于那三艘挪威布雷艇相遇了,如今双方已经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