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414章:登陆(1/4)
    在十九世纪末,扫雷艇和扫雷舰会焊接水下刀具,这种刀具的主要作用时破坏水雷锚索,使水雷上浮,以便于扫雷艇使用机炮击毁它。

    亦或者,如果索具过于坚固,无法被破坏,那么也可以直接使用刀具拖拽水雷,直到触发水雷,不过这就是一次性的了,而且十分危险,一旦爆炸刀具自然就废了,如果水雷威力再大一点,扫雷艇被炸上天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扫雷刀具的长度有限。

    所以说,随着水雷的发展,这东西早已经被淘汰了,但经验老道的左义国却注意到了这次作业的奇怪之处。

    此次扫雷作业所发现的水雷不乏日本自造的明治三十年式水雷,这种水雷一般会负重,保持低于水面的状态,也就是“锚雷”,即在指定海域使用铁锚将水雷悬浮于水面下数米的高度,这种水雷布置下去,己方舰队可以按照布设点位,避开水雷,开辟出合适的航道以保证交通。

    当然,水雷还有一种用法,即“飘雷”,一般情况下这种水雷会加上配重和链接,以便于在一片区域内布置。

    但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办法——直接将水雷沿着河口或者潮汐布置,待涨潮将水雷卷到海里,更甚者会直接将水雷从船上推下去。

    这种布置又被称为“丧尽天良雷”,只要雷下了水,会飘到哪里,就完全没人知道了,只有在布雷一方完全失去制海权才会选择这种方法,敌我不分,谁碰到谁倒霉。  如今这些水雷都飘在水面上,状态显然有些不正常。

    可以说,如果今天国防军有半点松懈,那么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第42号扫雷艇立即上报了情况,而此时,褚明洲已经下令舰队变化队形,主要战舰变化为主体呈两条平行且交错的纵列阵,炮舰、猎潜艇和驱逐舰则在外围巡逻。

    这种阵型主要是为了应对鱼雷艇、潜艇和水下小人,在欧战时期,意大利的一支蛙人小队从水下秘密潜入奥匈海军基地,最终成功炸毁了联合力量号战列舰,奥匈海军甚至还记录了完整的倾覆过程,并且是彩色录像,成为战舰史上极其珍贵的影像记录,而这一战也让意大利的水下小人彻底扬名。

    这场出彩的战例也被各国海军关注,研究对付蛙人突袭的方法成为一时热门,各国最终都在海军条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