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部队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是更接近冲锋枪,而使用中间威力弹的轻机枪虽然已经改装完毕,但陆军对此意见非常大。
实际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左念微坚决反对走半自动步枪过渡,并压倒了军中的其他声音,但左念微没办法变出来成千上万的汽车和坦克。
简而言之,自动步枪的使用在二战机动战的背景下没问题,但将中间威力弹推向机枪,仍需要进一步推进军队的摩托化和机械化,至少,步兵单位的重机枪还得要干不少杂活。
特殊的背景下,你不得不搞两种子弹。
侦察哨的十几杆自动步枪和轻机枪火力异常凶猛,国防军的团以下火力配置本就高于其他国家,在自动步枪和廉价的冲压式冲锋枪投入使用后,就差的更多了,栓动步枪比自动枪械的比值达到了二战后期才有的三比一。
与此同时,国防军还是一支任务导向型指挥式部队,这种战术理念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普鲁士,这种类型的军队注重发挥一线指挥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无论在什么时候,战场都是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后方指挥官所了解到的信息总是滞后且失真的,战术安排只能战前模拟,无法过细,一切微操只会导向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就主张由较高层级指挥部在战前或节点内,制订作战任务和作战方针,在战时则将具体的行动计划交给一线指挥官,允许他们在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历史上将之发扬光大的正是东方大国,其独特的建军理念和“支建连”更是补足了任务式指挥的缺陷,与之相辅相成,从而创造出地表最强轻步兵的神话。
当然,逞强冒险还是不行的。现代军队的基本运行逻辑是基础,其他理念都只是拔高,你后方支援不及时,或者友军遇难,不动如山,那什么方法都不好使。
在前方交火后不久,来自滩头阵地的80迫击炮便发射了几枚照明弹,迫击炮打出来的照明弹虽然不持久,但将这一片区域照亮还是不成问题的。
在照明弹刚刚升空不久,观察哨中的众人就见到了令他们此生难忘的画面——
布置于警戒阵地的定向地雷被日军触发,阵地前方瞬间出现了几个炸点,剧烈的爆炸所发出的轰鸣声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