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家祖左宗棠 > 第418章:临界质量(3/5)
国。

    就在今天,英国、法国、瑞典、挪威临时政府、丹麦、荷兰、比利时,以及波兰和俄国在巴黎共聚一堂,计划签署一个互助条约,搞一个反德同盟,而德国人对此还没有什么反应。

    说实话,这还是让人有点失望的,但也不要紧,开工没有回头箭,如何抉择是德国人自己的事情,中国的基本战略目标是可以走殖民地斗争的路子的,无非是快慢粗巧的问题。

    在驳回了海军部的提议之后,又接到了来自顾问室的消息。

    “阁下,周先生那边已经安排好了。”

    “好,备车,我马上就到。”左念微将文件放到一边,脸上不禁露出了些许微笑。

    不久之后,左念微便低调的来到了首都格致大学,在一栋小楼里,一名约莫五十岁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等候着来人。

    “周先生,前些日子的报告我都认真看过了,辛苦您了。”  左念微与眼前的人握了握手,对方名曰周启午,1885年生人,早年间家境贫寒,工读入学,是本国核物理学的先驱,从1923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少数能够直接参与这方面研究的科学家。

    核工程问题上,左念微表现的并不着急,因为急也没用,老老实实搞点基础,剩下的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去赶也不迟。

    而且,左念微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主张大胆选用年轻人,因为本国的底子太差了——

    1920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才120万人,本预科、研究生,再加上高等实业学校和师范学校,把这些人减去,正儿八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就三十万人,像理论物理学这种冷门专业,一年的毕业生也就几人或十几人。

    无人可用倒是不至于,但各方面的人才确实也是在近四五年才逐渐出现的。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事,参与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平均年龄也就三十多岁,大把大把的“00后”,关键是得有扛大旗的顶级科学家,毕竟光靠汗水是堆不出原子弹来。

    “左公客气了,兹事体大,这段时间不算什么。”周启午神色如常,但眉眼间还是可见些许激动。

    此前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受左念微委托,他们进行了临界质量相关内容的初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