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1938年的情况来说,国防军的防空配置要合理的多。
国防军从1920年代便开始研究高平两用炮,所研发的1928年式38倍径130高平两用炮虽然被海军戏称为“投石机”,对海性能拉跨,毁伤能力有限。
但这门高炮口径足够大,射界开阔,再加上江南造船厂苦研的炮塔,几轮改装之后,对空性能十分优秀,对上大战之后美国人开始广泛装备的5英寸k12也有一战之力,可见性能优良。
除了130高平两用炮,国防军的防空主力便是厄利孔20机炮和40机炮,厄利孔就不必介绍了,太出名了,而40机炮则是汉阳兵工厂设计制造的放大版的厄利孔,性能一般。
两年前,在左念微的支持下,兵工署从博福斯公司购买了40高炮的生产许可,并进行了仿制,并提供了专项资金以供海军逐年替换。
至于老旧的40机炮和老式的60倍径厄利孔一样,都被甩给了陆军,但前者太重了,不如轻便的可以当机枪刷的厄利孔受欢迎,因此又被海军计划出口给越南、兰芳,反正比砰砰炮靠谱。
博福斯:哭死,终于有人买生产许可了,尼玛的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德国人、苏联人,用的一个比一个欢,一问专利,两手一摊。
虽然本位面德国没有接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不必偷偷摸摸的搞军工业,自然也就没有了著名的苏罗通、哈一哈,但博福斯却依然存在且辉煌。 原因也很简单,德国需要与瑞典搞好关系,以便于从瑞典获取铁矿石,借着这个机会,瑞典从德国要来了许多的支援,在机缘巧合下,博福斯公司再次与国营213厂,也就是克虏伯公司建立了联系。
虽然火控不如美德两国,但架着高炮体系的完善,国防军的防空能力还是不错的。
当然,如果不想手里的“厄利孔”变成“九六神炮”,那就还是要升级火控和雷达。
对于防空这东西,适合自己的体系是最重要的,这其中又更核心的火控和雷达。
为什么英国玩vt大失败,到美国手中就变成了神器?
除了技术优化,最关键的还是美国那黑科技一般的火控雷达。
其次,才是火炮,没有博福斯、厄利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