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孝心自然可昭日月,但也令小弟心生疑惑。”
范进定定的听着,没有出声打扰。
贾环顿了一下,继续道:“科举之路,艰难险阻,我辈读书人早有心理准备。范兄的坚持与才华,小弟心中敬佩不已,至于范兄已坚持到今日,为何要半途而废?况且继续进考与侍奉高堂又有何冲突?坚持多年,若是就此止步,你心中可甘心届时回家,你让令堂与妻儿如何看待于你?让那些昔日里看你笑话之人如何看待你?”
突然间,贾环想到了《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文章中的范进迟迟没有取中,并非是他的文章深度不够。
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的文章深度和内涵过高,往年的主考官或是未能真正理解透他的文章之意,或是不喜他的嗯文章,故而才没有取中他。
当然,此范进非彼范进。
贾环深信,能被取中的举人,一定不是靠运气、靠上天垂怜。
唯有真本事和真才华,才有可能取中。
这也是他劝范进继续进考的原因。
或许借此东风,乘胜追击,再攀高峰,届时真的能中进士也无不可。
范进面露忧色道:“范某自是心知肚明,此番中举,实属上天眷顾,而进士之路,于我而言,犹如镜花水月,恐难触及,再赴考场,恐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范进忧心忡忡道:“范某也知道这一点,但范某更知道自己的本事,中举已然是上天垂怜,进士怕是痴心妄想,去了也是白去。”
贾环神色一凛,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范兄此言差矣,小弟心中对范兄的期望远非如此。我辈读书人,皆以才情自许,胸怀壮志,岂能被一二次挫折所绊?世间常有老树逢春、枯木逢生之事,范兄何尝不能时来运转,再展宏图?”
“过往的挫败,或可归咎于时运不济,考官识人未明,然今已中举,距离金榜题名仅一步之遥,岂可轻言放弃,临阵退缩?莫非范兄心中惧怕失败,或是世俗的讥笑嘲讽?”
“倘若真是如此,小弟当真是看错了范兄!”贾环轻轻摇头,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话音刚落,范进的神色霎时变得坚决而果敢,毅然决然地道:“当然不是!范某自不会为失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