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内大将凭什么敢说坚守青岛?甚至是石原莞尔在最初的时候,凭什么提出撤往青岛更好?
其实也和青岛的地势地形有关。
有两条河横亘在胶东半岛的北部,这里也是入海口所在。
这两条河就是黑水河与白沙河。
黑水河在城阳县城之北,白沙河在城阳县之南。
换句话说,城阳县就是被这两条河给做成了夹心饼干。
而城阳县则是进入胶东半岛的必经之路。
换句话说,要进入胶东半岛,必经城阳县。
在这样的情况下,寺内大将根据地形地貌,设立了三条防线。
第一条防线就是黑水河。
第二条防线是白沙河。
第三条防线则是娄山。
娄山的东部就是崂山,连绵不绝的崂山将进入胶东半岛的道路给占了三分之二。
剩下的三分之一就在娄山了。
这里地形狭窄,易守难攻。
这就是寺内大将要坚守的三条防线,就算第六战区走即墨县,从其他地方渡过黑水河,寺内大将却不怕。
因为在寺内大将的认知当中,对方有战车,除非泅渡,否则的话想要在短时间内让战车渡河,根本就不可能。
只是寺内大将却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叫钢架桥梁。
此外在寺内大将的认知当中,白沙河却是怎么也无法绕过的点。
白沙河源于崂山。
所以前面这两条防线中,白沙河是第六战区的必经所在。
朱致远率领的右翼装甲集群在抵达胶州后,并没有进攻青岛,而是开着沿着胶济铁路北上。
不用说,这自然是要和孙立的中央装甲集群夹击潍坊到这一段还在逃命的小鬼子。
这一段前后还有七八万的小鬼子呢!
两个装甲集群的夹击,对于这些犹如丧家之犬的小鬼子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噩梦。
前后仅仅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两个装甲集群,二十一万机械化部队,仅仅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在平原上把这些小鬼子给吃掉了。
没办法,双方的装备差距,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差距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