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长安主事已在望江酒楼设宴,特命在下前来邀请小将军过去一叙。”
“好,崔兄请!”
“小将军,请!”
两人聊着向酒楼走去,王福和许家兄弟跟在身后。
从闲谈中得知,五姓七望来了不少人,一些年轻一辈也来了一些,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前来参加科举的,大部分已经及第留在长安。
博陵崔氏在贞观之前在五姓七望之中地位最低,其他人为了显示自己地位高,才让崔仁超去请王远。
隋朝以及唐初,朝堂上显赫者多为关中士族,比如与隋朝王室同族的弘农杨氏、河东柳氏,还有所谓虏姓,士族化的鲜卑贵族,比如源自北魏皇室的河南元氏,以及唐朝外戚河南长孙氏、河南窦氏。
源于山东的士族虽然依然保持了较强的文化经济地位,为官很多但总体被压制。南方士族不论吴姓还是侨姓都少有重用,只有兰陵萧氏从西魏时期开始便已经与北周的关中势力相亲近,融入了关中集团,所以依然显赫。
而当时的知识垄断之下,虽然重用科举,对一部分庶族中家境较好,已经有一定家学,掌握了一定的生产资料,对政治地位却不高的上层庶族帮助最大,但对于家学渊源深厚又被打压的山东士族来说,无疑同样是很有吸引力的。同时,对于一部分南方士族也是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
所谓的五姓七望禁婚家中,隋朝建立起到唐高宗前期武则天未立时,几乎无人能被立为相。
如太宗朝宰相博陵崔氏的崔仁基出自博陵崔氏的偏支安平房,属于东汉末年就与主支分开的远支支系,不属于禁婚家。
博陵崔氏禁婚家第一个为相的是崔敦礼,属于功臣团体,也是高宗的亲信,在废王立武的同年为相,代替的是极力反武的河东柳氏柳奭,在立武的问题上较为中立。
太原王氏为相的只有出自关系极远,来源存疑的乌丸王氏的王珪,同样不属于禁婚家,非核心的太原王氏。太原王氏禁婚家中只有唐末才有一人为相,太原王氏的其他支系里最早为相的是玄宗朝的王晙,同样是在高宗朝晚期武后执政期间开始逐渐得到重用的。
禁婚家就是李二下旨规定“五姓七族”四十四家不得通婚,企图拆散这个隐性的政治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