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批复同意王远的奏表,将海州划为王远管辖。
由于造船厂为民用,所以由水部管理,诏令戴州的郑仁基赶往海州,配合王远搭建船厂。
王远一大家子立即赶往海州与郑仁基汇合。
在当地官府的配合下,选好地方,召集民夫开始建船厂。
王远亲自实地考察之后,皇商又在海州建了一个盐场。
就在海州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李二派遣的使者找到王远。
来人是洛阳长孙家的人,名叫长孙师,是广州都督府的司马。
长孙师带来李二的旨意,敕令王远派兵护送长孙师出使高句丽,接受隋朝战死将士的骨。
王远感觉此事重大,立即将任务交给了房遗爱和牛见寅。
临行前,王远对他们说道:“隋朝的将士同样是我中原的英雄,他们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土而牺牲,你们一定要慎重地将他们安全接回来,凡阻挠者,杀无赦!”
“喏!”
送走长孙师,王远又查看了下资料。
此时正是高句丽和大唐交好的时候,两个国家之间经常互相来往,很多使者都十分熟悉,不仅唐朝使者会说高句丽的方言,那个时候辽东边境的百姓都会说大唐的普通话了,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在蜜月期的时候是有多么的友好了,但现在有多么的友好和恩爱都是为了后面更大的风暴和战争做准备的。
贞观五年的时候唐朝方面就发动了一个十分仁义的事情,派遣士兵和唐朝的使者去高句丽接受当年隋朝战死的士兵骸骨,这件事情并不是李二政治作秀那么简单,也的确是有华夏同心的成分在里面。
杨广当年三次征伐高句丽,因为他自己的错误决策和国内起义突然爆发不知道使得多少隋朝英勇的将士葬身在这三千里的白山黑水之中。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和文化人大部分都是文武双全,他们不会因为亡国就躲进深山做野人,因为他们效忠的不是一个朝代,只要这个朝代是华夏正朔,他属于哪个姓氏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前往高句丽收回隋朝将士骸骨的行为收取了天下人心,一千多年之后的现代,同样有这样的行为开始发生。
没过几天王远又接到李二的诏令,让王远做为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