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个方向,就看见了一旁的永煦。
看着他,仿佛是看见了嬿婉一般。
宴会结束后,弘昼就带着嬿婉和自家孩子向宫门走去。
“王爷,留步!”李玉看着前面的弘昼,连忙喊道。
听到声音,弘昼转身望去,就瞧见了匆匆赶来的李玉。
“李总管,可是皇上有什么事?”
“王爷,到也不是什么大事。皇上说,明日想请王爷来宫里一叙。说是有要事相商。”
“公公放心,明日,我会入宫的。”
“那王爷,老奴告辞了。”
说完,李玉行了一礼,就离开了。
翌日。
“皇兄,不知今日唤臣弟来,有何要事?”
弘昼看着上首多年未见的皇上,只觉得老了许多。
“是···有关皇储之事。这些日子,不知为何,朕总感觉身体无力,太医也瞧过,只说是心里的问题。
如今我也即将年过半百,可是宫中子嗣凋敝,不是身子孱弱,便是身上有着他族血脉,实在难以继承大统。”
听着这话,弘昼便知晓,皇兄是有主意的。
“那···皇兄准备如何?”
看着自己面前,本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弘昼,即使多年在外行兵打仗,看着也比自己年轻了不少。
“永煦是个好孩子,也很是聪慧。我想将他收为义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弘昼面露难色。
“皇上,这件事,我还要问夫人,还有永煦自己的意见。”
“无妨,朕等着你,给我回复。”
和亲王府。
永煦听完自家阿玛说的话,又看向自家额娘。
“儿子,你是怎么想的?”
嬿婉到底没有独断专横,问道永煦。
“额娘,儿臣自小长在军营,深知将士不易。儿臣想让天下再无战乱,百姓安乐。”
“那你,便去做吧。”
之后,永煦入宫。
整整五年,永煦从战场走向朝堂,在弘历手把手的教学中,学着帝王权衡之术。
大臣们,到底不是傻子,看着弘历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