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 第202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6)
能侃侃而谈,张居正的一条鞭改革张口就来。

    反正政策一定是好的。

    可问题是,经历了这么多,朱雄英也看清楚了大明时下的现状。

    好的政策,未必能附和当下的国情。

    百姓是好治理的,这毋庸置疑。朝廷有政策,他们一定会执行。

    可难就难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士绅阶级和官僚阶级。

    这些根深蒂固的顽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想从虎口夺食,即便是朱元璋也没这个本事。

    “爷爷,你看看能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

    朱元璋随口道:“你说说看,不管好坏还是实际不实际,咱都听听。”

    “放心大胆的说。”

    朱雄英沉默片刻,组织一下语言,便道:“首先形成淋尖踢斛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地方官府缺钱,对吧?”

    老爷子点点头:“嗯。”

    朱雄英继续道:“地方县衙要开支流外官的俸禄,就需要钱,一个县令的俸禄,一年不过二百多石,县衙收取的税收,则需要全部送入国库,再由户部做出预算,统一分配到各布政司,布政司衙门再分配到地方县衙。”

    “总而言之,县衙内是没有流外官的俸禄预算的,这一笔钱,完全需要县衙自给自足。”

    “所以他们需要从税收内,想办法合理的剥夺一部分税收去维持县衙基本开支,于是淋尖踢斛就产生了,这笔钱也是他们分配给流外官的保证。”

    “那么换个角度,如果县衙不需要从百姓手中剥夺粮食税收,就足够开支流外官的俸禄,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不需要从百姓手中夺食了呢”

    朱元璋听的很认真,咂摸咂摸嘴:“是这么个理,可县衙除了税收之外,他们还有什么能力去开源?”

    朝廷乃至地方收入,说白了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想从大明时下现状找出一条附和地方官府开源政策,这很难。

    而洪武皇帝又在抑制商业,不让官府参与到商业中去,这就更加的难。

    退一万步说,即便地方有商业税收,那也是地方课税司衙门该做的事。

    课税司隶属于朝廷,和地方官府不挂钩,钱也不会进入到地方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