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禅宗故事 > 第17章 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则实相般若无法现前(1/2)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被云雾缭绕的山峰,名叫“空明山”。

    山中有一座古老的禅院,禅院深处,居住着一位智慧深远的禅师,人称“空性大师”。

    空性大师虽然年岁已高,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清澈而深邃的光芒,仿佛能够洞察世间万物的本质。

    一日,天朗气清,阳光透过茂密的竹林,洒在禅院的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

    空性大师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闭目养神,身边围绕着几位年轻的学生。这些学生们都是慕名而来,希望能在空性大师的指导下,领悟禅的真谛。

    过了一会儿,空性大师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目光在弟子们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定格在一位名叫慧心的弟子身上。

    慧心面容清秀,眼中却带着一丝迷茫。空性大师微微一笑,开口道:

    “慧心,你可知,你们现在坐在那里,五蕴都不空的。有时气脉动,气脉是什么?都是四大色法变的。”

    慧心闻言,心中一惊,不由得坐直了身子,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愚钝,请师父明示。”

    空性大师点了点头,继续道:“气是风大,脉是水大、地大、火大的综合,是由神经初步发起的作用。气脉通不了,色法空不了,身心空不了,实相般若无法现前。”

    说着,空性大师站起身来,走到庭院中的一棵古松下,指着松树道:

    “你们看就好比这棵松树,它虽然历经风霜雨雪,但依然屹立不倒。而我们修行之人,要想达到身心的解脱,也必须先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起修,如此则气脉通畅,色空不二,就能如这颗千年古松一般。”

    学生们闻言,纷纷低头沉思。空性大师见状,又补充道:“等你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四谛中便没有苦谛。灭了苦谛即道谛,而五蕴就是集谛。一个般若观心法门便把‘苦、集、灭、道’贯彻尽了。”

    此时,禅院中的气氛变得凝重起来。学生们仿佛都感受到了空性大师话语中的深意,他们知道,师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修行路上的重要指引。

    然而,慧心的心中却依然有些疑惑。他抬起头,望向空性大师,问道:“师父,度一切苦厄?”